第552章 冻土新声:春桃与西伯利亚的拓荒诗篇(4 / 5)

加入书签

子。远处的山峦环绕,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阻挡了一部分凛冽的北风。

春桃站在河谷边缘,望着这片沉睡的土地,心中百感交集。她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却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清醒和振奋。

“从今天起,这片河谷,就叫‘新夏谷地’!”春桃转过身,声音清晰而有力,传遍了每一个队员的耳朵,“大夏的‘夏’,春天的‘春’!寓意着我们大夏的文明,将在这片土地上,迎来新的春天!”

“新夏谷地!”人们低声重复着这个名字,眼中充满了憧憬。这个名字,像一颗种子,也深深埋进了这片冻土之中。

在新夏谷地,营地的建设以更快的速度展开。这里的条件确实比之前好得多,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希望,人们的干劲更足了。更多的土屋被建造起来,排列得更加整齐。一个更大的公共地窖被挖掘出来,专门用于储存物资和继续培育幼苗。河边被清理出来,作为取水和未来灌溉的据点。

王老栓和柳絮则更加忙碌。他们将地窖里已经长出幼苗的春麦、燕麦、豌豆和土豆,小心翼翼地移栽到更大的育苗箱里,给予它们更多的生长空间。地窖里的温度和湿度控制变得更加精细,因为这些幼苗是未来的希望,容不得半点闪失。

柳絮的记录本上,数据越来越丰富:

“移栽第一日,春麦幼苗高3厘米,叶片2片,生长良好。”

“土豆幼苗已展叶,茎秆粗壮,颜色深绿。”

“新夏谷地室外温度:-25c,地窖内温度:5c。”

时间进入了三月,虽然依旧寒冷,但白天的时间开始明显变长,阳光也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暖意。河面上的冰层开始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那是春天即将到来的序曲。

春桃知道,真正的挑战,随着春天的脚步,即将来临。幼苗需要适时移栽到室外的土地上,而那片看似平坦的河谷平原,其下是坚硬的冻土层和贫瘠的土壤。如何开垦?如何改良土壤?如何应对可能的晚霜和病虫害?无数的问题等待着她们去解决。

但此刻,站在新夏谷地的土地上,看着地窖里茁壮成长的幼苗,春桃的心中充满了力量。土豆和春麦的发芽,给了她们最初的信心;新夏谷地的发现,则为她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她们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第一步,接下来,无论还有多少艰难险阻,她们都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第三章:冻土春耕:汗水浇灌的希望**

四月,西伯利亚的春天终于姗姗来迟。阳光变得越来越温暖,虽然气温依旧在冰点上下徘徊,但积雪开始大规模融化。新夏谷地的河流解冻了,浑浊的雪水奔腾而下,冲刷着河岸,带来了远方的气息。冻土表层在阳光的照射下,逐渐融化,变成一片泥泞。这泥泞,在开拓者眼中,却是最动人的景象——它意味着土地苏醒了,可以耕种了!

然而,这“苏醒”的土地,对农具和人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融化的表层土白印。传统的犁铧在这里几乎无用武之地。

春桃和老农们一起,研究对策。最终,他们决定采用最原始也最有效的方法——“深耕浅种”结合“垄作”。

男人们组成了垦荒队,手持特制的加重铁镐和铁锹,在选定的田地上,按照一定的行距,奋力挖掘。每一镐下去,都伴随着沉闷的撞击声和队员们压抑的呼喝声。汗珠从他们黝黑的额头上滚落,瞬间就在寒冷的空气中凝结成霜。土地被一镐一镐地翻起来,冻块被敲碎,尽可能地加深耕作层。这个过程极其缓慢而艰苦,一天下来,开垦出的土地面积非常有限,但没有人抱怨。

与此同时,王老栓指导着其他人进行土壤改良。他们将营地积攒下来的所有草木灰、生活垃圾(主要是有机废弃物),甚至是人和牲畜(他们带来了几头耐寒的牦牛和山羊)的粪便,都小心翼翼地收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