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南亚破晓:林慧莲与大夏女兵的绿色征途(3 / 4)

加入书签

进度。

林慧莲也经常来到施工现场,与女兵们一同劳动,了解进展,解决问题。她看到女兵们的手上磨出了水泡,肩膀被沉重的设备压得红肿,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她们之间的配合默契无间,吊装、焊接、铺设、掩埋,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当地的村民们被女兵们的辛勤付出深深打动。村长带着一些青壮年主动前来帮忙,虽然他们没有专业的技能,但他们有的是力气,可以帮忙搬运材料,清理场地。林慧莲对村长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安排了几名有经验的女兵对村民进行简单的安全和操作培训,让他们也能参与到建设中来。

“大夏的女儿,你们真是神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逐渐成型的蓄水池,用不太流利的通用语感叹道,“我们祖祖辈辈都盼着能喝上干净的水,现在,你们帮我们实现了!”

林慧莲微笑着回应:“老人家,这不是我们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和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水通了,好日子就不远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在雨季来临之前,一条银色的输水管线终于蜿蜒伸展到了“绿色家园”村,清澈的山泉水通过净化设备处理后,源源不断地流入新建的蓄水池。当第一股洁净的自来水从村里的公共水龙头中喷涌而出时,村民们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欢呼声,孩子们在水柱旁嬉戏打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女兵们也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角泛起了喜悦的泪花。这一刻,所有的辛劳和汗水都化作了最珍贵的回报。

第三章:跨越天堑的“希望之桥”与“智慧之光”

解决了饮水问题,林慧莲又将目光投向了交通。“绿色家园”村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一条泥泞不堪、雨季时便无法通行的山路。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孩子们上学也要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安全隐患极大。修建一条像样的道路,或者至少是一座能够通行车辆的桥梁,连接村庄与附近的主路,成为了村民们的下一个期盼。

经过勘察,女兵们发现在村庄下方的一条湍急河流上修建一座桥梁最为关键。这条河是雨季时阻断交通的主要障碍。然而,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运输,以及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都给她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座桥,我们必须建起来。”林慧莲在动员会上坚定地说,“它不仅仅是一座物理上的连接,更是连接我们与当地人民友谊的‘希望之桥’。”

这一次,林慧莲决定更大程度地发动和依靠当地村民的力量。她们带来了先进的模块化桥梁组件和轻型建桥设备,但更重要的是,她们要将建桥的技术和知识传授给村民,让他们成为建设家园的真正主人。

磐石小队的女兵们化身为“老师”,在工地上开办了临时培训班。王丽和她的队员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操作,向村民们讲解桥梁的基本结构、施工流程、安全规范以及模块化组件的安装方法。

“大家看,这个是承重梁,它是桥梁的‘脊梁’,必须安装牢固……”王丽一边演示,一边讲解。

起初,村民们还有些拘谨和不自信,但在女兵们耐心细致的指导和鼓励下,他们逐渐放下了顾虑,积极参与到施工中来。男人们负责搬运重物、安装大型组件,女人们则帮助整理小型零件、准备砂浆、提供后勤保障。工地上,大夏女兵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一同劳动,语言上的障碍通过手势、表情和简单的词汇逐渐克服,一种深厚的友谊在共同的奋斗中悄然滋生。

林慧莲始终强调“智慧建桥”。她要求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带来的无人机进行桥梁选址复核和施工监控,利用便携式地质勘探设备对桥基位置进行精确勘察,确保桥梁的稳固和安全。同时,她们还充分考虑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桥梁的设计尽量减少对河流生态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都进行了统一收集和处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