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集:匪踪初现(2 / 6)

加入书签

,声音洪亮;李家婶子会带着小孙子去挖野菜,小孩的笑声能传很远;还有几个年轻的汉子,会扛着锄头去村后的地里翻土,边走边说笑。可今天,上官悦跟着义母出门挖野菜时,土路上空荡荡的,连个脚印都少见。

    偶尔能看到一两个村民,也是行色匆匆。比如张老头,他挑着水桶,脚步比平时快了一倍,水桶晃得厉害,水洒了一路,却顾不上擦;他路过窝棚时,只是飞快地看了义母一眼,嘴唇动了动,像是想说什么,最后却只是叹了口气,加快脚步走了。还有李家婶子,她没带小孙子,一个人挎着竹筐,头埋得低低的,竹筐里只有几根零星的野菜,显然没心思挖;她看到上官悦,眼神里闪过一丝担忧,却什么都没说,只是拉着义母的手,轻轻拍了拍,就匆匆走了。

    村里的土坯房也变了样。之前,白天天气好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敞着木门,让空气流通,有的还会把被子晒在门口的木棍上,花花绿绿的,能添几分生气。可现在,几乎所有的门都关得严严实实,连窗户都用麻布帘挡着,只能看到里面偶尔闪过的微光。上官悦甚至看到,村东头的王大叔家,门后还抵着一根碗口粗的木棍,木棍的一端顶在地上,另一端顶着门框,看得出来是特意加固过的。

    更让她心惊的是那些男人。村里的几个年轻汉子,不再去地里干活,而是拿着家伙在自家窝棚周围转悠——有的攥着磨得发亮的石斧,斧刃闪着冷光;有的扛着削尖的木棍,木棍顶端还缠着麻线,防止打滑;还有的拿着一把旧弓,虽然没有箭,却还是时不时地拉一下弓弦,发出“嘣”的轻响。他们的表情都很严肃,眼神警惕地盯着远处的矮山方向,像一群守护巢穴的野兽,连彼此间的交流都变少了,偶尔说几句话,也是压低声音,语速飞快,说完就立刻分开。

    义母的变化更明显。她原本每天都会去村西头的河边挖野菜,那里的地耳菜长得多,还能顺便捡些贝壳(虽然不能吃,却能给她当玩意儿)。可现在,她只肯在窝棚周围五十步内的地方挖,而且每次挖不了半个时辰就拉着上官悦往回走。她的手总是在抖,挖野菜时,好几次都把草根挖断了,却顾不上心疼;回来的路上,她会不停地回头看,像是怕有什么东西跟在后面。

    义父则变得更加沉默。他不再出去捡柴火,也不再修补工具,只是蹲在窝棚门口的小木墩上,一口接一口地抽着土烟卷。那烟卷是用晒干的野草叶子做的,味道辛辣刺鼻,上官悦第一次闻到时,差点呛得咳嗽。义父抽烟的动作很慢,手指夹着烟卷,烟灰掉在膝盖上也没察觉——他的裤子膝盖处有个补丁,是用深蓝色的碎布缝的,针脚歪歪扭扭,显然是义母的手艺。他的眼睛一直盯着远处的矮山,眼神空洞,却又藏着一丝恐惧,像在等着什么可怕的东西出现。

    义母还把家里的口粮藏了起来。之前,那小半袋杂粮面放在树根墩子上,用一块粗布盖着,想吃的时候就舀一点。可现在,义母趁着晚上上官悦睡着的时候,在地铺下面挖了一个浅坑,把杂粮面、晒干的菜饼和那小罐粗盐都放进一个陶罐里,再把陶罐埋进坑里,上面盖着干草,还用一块石头压着。上官悦早上醒来时,看到地铺有点乱,问义母怎么了,义母只是摇了摇头,说“没事,整理一下”,眼神却有些躲闪。

    上官悦知道,义母是怕那些“危险”来的时候,把家里仅有的粮食抢走。这些口粮虽然少,却够他们三个省着吃一个月,是他们过冬的希望。看着义母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