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税赋之重(2 / 5)
个农民一年耕种能赚得的钱财可能还不如一名工人在工厂的数月薪资,导致许多人并不想耕种。”
“要是还征收农业税,对国家来说收益就那么点,反而会让民众怨声载道,不如将之废止,以此还可减轻农民负担。”
始皇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么多人不想耕种,其等能做何事?莫非成为了工人,到了那工厂做工?”
李念道:“正是,工业制造需要很多工人,让在家种地的收益及不上在工厂做工,人们又不傻,当然会选择不种地而去务工。这也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必经之路,让人们从地里进到厂里,一个国家想要工业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工人,大秦在日后也会如此!”
李念并未讲从农业国进行工业化,转变为工业国要付出的代价,大秦可是这时代的头号强国,只要操作得当,代价可以用其他国家来支付嘛。
始皇等人听了李念之言后,心中觉得有些不妥,怎能让这么多人不耕种,去那工厂里做工呢?
要是有一天粮食产出突然不够,那整个国家都得出大问题,还是得保证有足够的人种地,反正大秦不能这般。
即使依这小子之言让大秦走那工业化道路,也不能弱农重工,必须齐头并重。
李念不知道始皇等人的想法,知道了也不会觉得如何,反而会认为这很符合这个时代人的思维。
不像后世,有些人没遭遇过粮食危机,没忍饥挨饿过,已逐渐不知农业之重,甚至认为农民没多少贡献,种地有啥难的,谁不会啊?
冯劫问道:“公子之意是在商贾之事上多征收税赋?可此法真能在大秦实行?大秦可非公子来自的后世!”
其意是在提醒李念,后世的情况和大秦不同,后世能做之事,在大秦未必能行。
面对冯劫提出的疑问,李念笑道:“李某知晓!陛下和诸公不知那宋能经济繁荣,便是其商业兴盛,自其上得了诸多收益。大秦虽早了宋千年,但未必不能如宋一般做到,且今日之大秦还有李某!”
听到李念最后一句,始皇等不由一笑,但也认可李念这自信的发言:那怂包一样的宋都能做成之事,大秦如何不能?何况还有李念这小子在。
始皇笑道:“此言在理,那宋都能做到之事,朕的大秦为何不能?便是大秦早宋千年,情况并不相同,又如何?李念不也晚宋千年,正好不早不晚。”
李念正色道:“大秦税赋必须改革,不仅是要为了给朝廷获得足够收入,还有方才臣之所言,要通过税赋这种手段去对他国及国内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控。”
“让贸易任意往来,经济活动随意进行,于国家而言是一件很危险之事。大秦的经济会随大秦发展而生出变化,若不对税赋变革,不仅不利于大秦发展,甚至会对大秦的发展产生阻碍!”
“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