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萧、韩可用,张良须杀(2 / 3)

加入书签

‘竖儒,几败而公事!’”

    听到这句“竖儒,几败而公事!”,嬴政突然有些羡慕,那沛公虽看似无赖,但不必像他一样讲究,可纵情随意喝骂,但他又知自己和沛公不一样,不能如此。

    “在沛公称帝建汉,商议要在何地定都时,沛公和群臣多持于洛阳定都之见,但张良劝谏沛公定都长安。从此,才有汉家长安两百年!”

    “汉建立后,张良因功封留候,他素来体弱多疾,天下初定后,便逐渐从朝中退隐,后来更弃人间事,学辟谷,道引轻身,八年后卒!”

    嬴政道:“的确聪明,知晓明哲保身,能得一好结果。”

    张良就算留下,大概率也不会被杀,他跟刘邦、吕雉等关系都处得不错,刘邦想易立太子时,吕雉曾让兄长吕泽向张良问策,张良出的计策还真将刘盈的储君之位保住了。

    “留侯之智名留青史,在后世被尊为‘千古第一谋圣’,后世帝王称赞麾下谋臣,一句‘吾之子房也’便是最高的赞誉。”

    李念索性也放开了,始皇杀不杀张良,不是他能决定的,不如讲好留侯这个人。

    “后世帝王设武庙,太公望为主祭,留侯则为副祀,地位更在十哲众将之上。”

    听完后,嬴政陷入长久的沉默,如此之人,如此之才,“千古第一谋圣”、“武庙第二”、一句“吾之子房”便是谋臣最高的赞誉……

    可惜很难为他所用!

    就算他愿意放过张良,张良会愿意吗?

    虽还未见过那位“谋圣”,但嬴政心里已知晓答案,如这等千古人杰,皆为心志坚毅之辈,很难纠正他们的想法和立场。

    若非心志坚毅,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又岂能成得大事,又岂能千古留名?

    嬴政心里叹息一声,看向李念,想到这小子在话语间对张良极为推崇,有意问道:“卿以为寡人当如何处理沛公和汉初‘三杰’?”

    ‘始皇这是知道我对高祖和留侯他们颇有好感,故意问啊。’

    李念也不隐瞒,他实话实说道:“以臣个人之想,自是希望大王能将沛公和三杰招于麾下,为大王所用,他们皆是臣所知史上千古留名之人,臣不愿他们就这般死去。”

    “然若为大王和大秦计,沛公可杀可不杀,萧何、韩信可为大王所用,留侯须得杀也!”

    始皇听后,道了句:“卿倒是实诚!”

    若李念直接说将沛公和三杰全杀,始皇不仅不会信,反会认为他不老实。

    说完他认为的处理方法,李念解释道:“沛公此时尚未发迹,仅为沛县一无赖子,若天下承平,百姓乐业,其焉能一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