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没有悬念的胜利(2 / 3)
益,而是个人私利。
就算某个决策好,但会损害到他们私利,那么他们也不会采用这个决策,反而会推行一个于他们有利、对朝廷坏的政策。
这也是翻阅历史,看到许多王朝在中后期衰败时,出现各种离谱决策的原因,朝堂诸公确实有蠢人,但不会全部都蠢。
头曼是如此,跟随他的众匈奴头领也是如此:有他们才有匈奴,而非有匈奴才有他们,匈奴是我家,匈奴有钱由我花!
三百精锐的大秦骑兵随在王离身后,一动不动,全像是一个模子刻出,眼神冷漠地直视对面的匈奴骑士,无悲无喜无忧,只待王离号令一发,便摧毁对手。
而这对匈奴骑士来说,秦军不动,在不断向他们传递一种压力,让他们处在一种煎熬的心理中,尤其是想到比试前,单于和头领们给他们说过的话,怨言在一众匈奴骑士心中生起。
单于和头领们是不是有病,竟然让他们在比试中不准伤人,这还比个什么,干脆向秦人认输不是更好?
而且,再看这帮秦军的装备,所着之甲一看就比他们更好,就算不用木制的武器,换成真家伙,他们估计也难破开。
幸亏本次为不伤两家和气,箭给削了箭头,武器换为木制,通过留下的白点计算伤亡,反而让他们占了点优势。
见秦军一直不动,受无形的压力煎熬,再加之心中的怨言不满,匈奴骑士越发焦躁,宛如一根弓弦被不停拉,当弓弦有尽时,人亦有。
知道不能再这么熬下去,负责指挥的匈奴将领一声令下,三百匈奴骑兵率先发起进攻。
听到军令,众匈奴骑士反而觉得解脱了,一个个跟刚出笼一样,疯狂驭马前行,什么协同,什么配合,都不讲,如果要败,那不如早点败,趁早摆脱。
见匈奴骑兵冲锋过来,王离手持一杆木枪,先高高举起,随后重重挥下,原本立在那,不动如山的大秦铁骑瞬间动了,化为一道汹涌的洪流向前。
无须王离多指挥,大秦骑兵自发在冲锋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战斗的位置,与其他人形成协同。
战场上最忌单打独斗,唯有知晓配合,同他人协同才能在存活下来的同时,取得更多战果。
而这批匈奴骑兵显然缺乏这些战场经验,一个个急吼吼地冲来,看似冲得猛、冲得快,实则不堪一击。
见到匈奴骑兵先冲锋,大秦铁骑再如洪流般迎击,头曼和一些匈奴头领闭上眼睛,已经败了。
果不其然,两支骑兵厮杀到一处,大秦骑兵先像一阵风从匈奴骑兵阵中冲过,一波便让许多匈奴骑士被“杀”死,随后趁匈奴骑兵还未反应过来,再度冲击,将匈奴骑兵彻底击溃。
虽然并不意外这个结果,但头曼等人的心情还是有些复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