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这国没救了!(2 / 5)
sp; 孔雀国正使说的是咸阳大考,但他显然没将咸阳大考存在的目的、原因及作用搞明白。
“秦人想让所有人都能读书识字,读书识字者越多,其国内涌现出的贤才也就越多,而这些贤才又会被秦人通过考核选拔而出,再进一步去推动秦国变得强盛。”
细细一想,这形成了一个可怕的循环:秦国想方设法让秦人能读书识字,然后通过考核从增多的读书识字者中选拔贤才,选拔出的贤才成为官吏,又进一步使秦国变强,秦国变强后,又会继续加大力气让更多的秦人读书识字……
如此往复下去,秦国最终会变成何等强盛?
秦人这做法还会改变许多人的命运,像那些很有天资,却因没机会读书识字,大概率会被埋没的人才,也会得到机会。
虽说这方法不能所有天资者都能脱颖而出,但至少能让一部分不被埋没掉。
这也是李念当时给始皇谏言让派遣学者到各地讲学的原因之一,在秦国的庞大人口中,必定有很多天资不错的人,可惜因为没有机会而无法展现,那他便人为给他们创造一个机会。
孔雀国正使不知道的是,为了选拔出藏于民间的顶尖天才,李念在原本派遣学者讲学的版本上进行了版本更新,不仅派遣学者到各城授课讲学,还允许对那的人进行考核,其中十分优异者可送往咸阳再接受考核。
这般做法都是为了让顶尖的人才不被埋没掉,尽力在大秦现在这个时代将那些有天赋的顶级天才选出。
大秦现今搞不起全民义务教育,不可能做到毫无漏网之才,只能以此法将天才们筛选出来进行培训。
孔雀国正使的讲说让殿内一片沉默,那些原本反驳质疑他的王公也不开口,他们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如果孔雀国正使所言为真,那秦人会因这种方法而持续性变强,可他们孔雀国却没法采用此法。
因为他们的制度和秦国不一样,他们有如今的地位权势都是建立在种姓制度之上,种姓制度的框架让他们几乎不可能用此法,让那些贱民也读书识字,反了梵天了!
让那些贱民读书识字,要是其等生了异心该咋办?他们还怎么继续统治其等,保持现在的地位权势?
用了此法虽可能利于国家,却会对他们不利,他们从心底便排斥,可他们不向秦人学习,不用此法,又将追赶不上秦人,会被秦人甩到更加后面。
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属于是,强国则地位权势不保,保地位权势则国难强,将难以对抗秦人。
一些王公大臣此刻也回过味来,看向孔雀国正使:这厮不会不知其中的利害,却和他们讲这么多,其意只怕是想让他们选择强国而不保地位权势。
这下,这些王公对孔雀国正使的心思彻底变了,原本他们只是不愿承认秦国强于他们,可现在这厮居然想动摇他们的权势地位,那更不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