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大秦今后的经济之路(2 / 5)
较于比大秦落后的国家更高,比如人力成本,像在大秦雇一人伐木,每天需支付一金作为酬劳,可在落后于大秦的地区,雇一名当地人伐木,却只需十一。”
始皇帝道:“所以,大秦会本在国内的工坊迁走,迁往到其他国家地区。这么做,确实会节省生产制造成本,但会产生一个很不好的结果:让大秦生产制造业被转移走,大秦国内失去生产制造之能,反而要从国外去购买用品。”
说到此处,始皇帝点头道:“朕明白了,的确无论如何,得让大秦保留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之能!”
李念道:“这种现象在后世已有发生,凡去工业化的国家都遭受了影响,便是后世第一强国未完全去工业化,仍保留有高精尖的产业,只将一些传统制造业转移出去,也后果严重。”
鹰酱当初能将兔子卡得十分难受,是因兔子的芯片等高精尖产业还未赶上,可几年过后,今非昔比。
兔子的各行业都发展不错,且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使在某些方面还有短板,但也不是那么依赖他人,是个六边形战士。
反倒是鹰酱由于去工业化,将很多制造业给迁移走,让其虽仍是世界第一经济军事强国,却漏出了鸡脚。
鹰酱还以为兔子是当年的兔子,想以加关税来拿捏,未想今时之兔非昔日之兔,兔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看兔哥跟你硬不硬就完了。
哈基鹰,别搞错了,是你这厮现在更有需于我,而非我有需于你,咱国内可以不用你的产品,可你国内有多少用品made in兔?
还是鹰酱这些年过得太安逸,去工业化主动将自己的腿给打折了,否则一个工业体系完善、工人勤劳素质高的鹰酱,那才难对付。
李念道:“大秦如今初步工业都未完成,离产业拆分转移、去工业化更是遥远,然此中道理却是一样!”
“不仅是从外邦流入的货物会对大秦产生影响,大秦本身所售出的货物也会,如大秦的某种事物在外邦卖得很好,像茶叶和丝绸获利颇丰,大秦百姓见此,是否会愿用更多田地种茶,用更多人力养蚕?”
这是当然的,但李念话中的意思不是要让他们回答“是”或“否”,而是如果种茶、养蚕投入的人力物力多了,必定会对大秦的农事耕种产生影响。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若是没有耕种出足够的粮食,整个国家都会陷入混乱。
始皇问道:“当如何解决?”
李念答道:“臣以为当以如下办法予以解决:一、在同诸国贸易往来时,大秦必须保留有独立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即使从外邦购买的‘牲畜’再物美价廉,大秦也必须得自己蓄养‘牲畜’,绝不能因为外邦有更便宜更好的,就自己不养不产;”
冯劫适时问道:“大秦必须继续牧养‘牲畜’,我等可理解为何要如此做,可如何让百姓愿意?莫非公子之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