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用始皇的办法为自己办事(2 / 3)

加入书签

p; 光靠他一人去教,那能教多少人,得教到什么时候,又得多累?

    因咸阳大考聚集而来百家贤才虽比不上他这个后世人见多识广,还脑带搜索引擎,但他们已是这时代最有学识的一批人。

    就算他们教不了自然知识,但能教一教读书识字也是极好,能减少他的负担。

    且未必教不了自然知识,如墨家,在自然学说方面已有所成,再受他指点,定能更进一步,教授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当是不难。

    不正是一批合适的老师来源?

    李念提笔又写了起来,他要上书始皇,对于那些不愿当小官或参考成绩不佳的贤才,可以让他们来他这里。

    写着,李念笔一顿,发现这其中有一件事需得始皇答应:必须给予这些人相应的待遇和升迁途径,也即这些人在他这办事,当算作功劳,可以此获得晋升。

    没有奖惩晋升的制度,仅靠始皇命令和一腔热情办事,是难以长久的。

    李念突然一拍额头,这样一搞,不就整出了一个变版翰林院?

    只是他这个变版翰林院和后世王朝所置的翰林院在职责方面有些不同,更偏向于司掌天下教学诸事,甚至还有一部分科学院的痕迹。

    想了想,李念还是将这件事写了进去,取的名字就叫“翰林院”,只希望日后进来此院者不会违背他提议设立翰林院的初衷,少些想以翰林院作为晋升之阶的人。

    李念心中默默想着。

    他很想立一条规矩:入翰林院者可享同级官员待遇,但不得入朝为官,调任主政地方。

    以此绝了所有翰林院官员的仕途,让他们踏踏心心为教育和科学发光发热。

    但他敢这么立,那愿意来翰林院的人必会大大减少。

    有些人本就冲着主政地方、入朝为官而来,现一开口就绝了他们的念想,他们还来干什么?

    且这些人在咸阳大考中成绩不佳,不代表他们治理不好地方,算给他们一个机会,为大秦再次进行一次人才选拔。

    何况,就算他现在这么制定,后来者也未必会如他所想那般执行。

    思来想去,李念最终没立下这一条,那样做太理想,不符合大秦现今的状况。

    书写翰林院计划的过程中,李念想到始皇可以通过咸阳大考来选拔人才,解决在野遗贤的问题,那么其他方面是否也行,如召开全民运动会或者设立足球联赛?

    既可以此选出军用人才,也可耗去民众积攒的不满和怨气,让民众的生活变得丰富,使大秦社会更加稳定,甚至还可以为大秦开创新的财政来源。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