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大秦要以怂国之耻为鉴(国庆节快(3 / 5)
儒家“污蔑摸黑”,而是以此让你们儒家警省。
你们看到书册中的内容,不应该觉得是在损害你们儒家的名誉,而是当以之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不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将原本对儒家的坏事,变成了好像对儒家是好事一样:朕用心良苦,都是为了儒家好啊!
偏生始皇用来堵淳于越嘴的话或者说理由用的还是儒家自己的,让淳于越不好反驳。
淳于越沉默了一会儿,事到如今,他已经看出始皇是硬要让这书册流传于天下,哪怕他死在殿上也阻止不了。
何况,他没反驳过始皇,始皇有充足的“理由”向天下发行这书册,他就算撞死在殿上也是“无理取闹”。
结果不可改变,淳于越觉得可以退一步,他可以允许这书册向天下流传,但绝不能允许这书册里提及怂国用的是他们儒家。
虽说这样依旧会被人看出书册里怂国用的就是儒家,但至少能披上块遮羞布,能遮一点是一点,总比裸奔好。
始皇见淳于越沉默,知晓他在权衡利弊,又添了把火:“其实这对儒家也是一件好事………………”
淳于越从思索中回神,转念间便明白了始皇之意,书册里提到怂国用的是儒家,怂国读书人皆习读儒家经典,看似是耻辱,会损害儒家名誉,但只要操作得当,也可变为一件好事。
即他们可以宣传,这是他们儒家胸襟广博,不介意书册提及他们儒家,不仅不会损害儒家名誉,反而能为他们儒家在天下间增添名誉。
当然,淳于越也看出了其中的问题,这书册中将会成为一柄悬在儒家头顶的剑,阻止他们儒家变成怂国儒家。
也即他们儒家以后只能向好的一面发展,要是敢变得和怂国儒家一样,那柄剑会狠狠砍在儒家身上。
但淳于越对这个问题,不太在意,他们儒家怎么可能会变成那怂国儒家一样吗?
儒家绝不可能出现书册中那些无胆无耻之徒,淳于越对此极有自信!
淳于越道:“陛下所言甚是,臣服,然臣以为在书册中,还是不当直用儒家之名。”
见淳于越愿意退让,始皇也没再继续逼迫,他的目的已经达到,利用这本书册给儒家编织了一个牢笼,以后的大秦儒家只能在这个牢笼中行事,若有违背,将名誉大损,为天下人不耻。
且书册一发行,天下人都会变为儒家的监管者,他们会用书册里的儒家同现实的儒家相对比,严格要求儒家。
要是儒家有失格之举,立刻会被人觉得:啧啧,书册里写的对啊,儒家果然不是啥好东西,书册里那些怂国君臣就是学了儒家的东西,才变得又蠢又坏又无胆无耻。
限制儒家只是始皇今日拿出书册的一个原因。
对淳于越的请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