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金兵南下,靖康进行时(北宋历史(4 / 5)
始皇等人都怔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本以为赵佶被金军吓得昏迷摔倒已经是极限,没想到这赵佶比他们想的还要不要脸!
这是要在金人大军到来之前先跑路啊,什么“传位东宫”?
那就是在跑路前抓个人背锅替死!
世上竟有这等无耻之君?
不过想想也是,这赵佶可是在李念那小子的说法中,被金人俘虏,还被执行了那极其耻辱的“牵羊礼”。
这厮在被执行过“牵羊礼”后,还能继续活下去,足可见其厚颜无耻。
蒙恬道:“金人到来,这赵信不想着整军备战、抵御金人,反而想要传位逃跑......”
蒙恬摇了摇头,没继续说下去,转而道:“那赵信要传位的‘东宫”又是谁?”
这估计也是一位赵宋的“豪杰”。
李念道:“大书法家要传位的那位叫‘赵桓”,为大书法家之长子,此人不为大书法家所喜,但其为嫡长子,大书法家遂立其为太子。”
“大书法家有废赵桓太子之位的意图,可还没来得及,金人便到了,要是金人不着急发兵,过些年,赵桓的太子之位很可能被大书法家废去。”
“此人倒不像大书法家那般为恶,当然这也是因为他没时间作恶,他即位没两年便被金人掳走。但其与大书法家一般无能,毫无羞耻之心,且优柔懦弱、毫无主见,靖康之耻,其罪难逃!”
赵佶、赵桓这对狗父子,要对“靖康之耻”负主责。
赵桓虽是被赵佶硬给单位,但其坐在了那个位子上就得担责,且“靖康之耻”本有不少机会避免,可赵桓硬是在其中秀走位,避开那些正确的选择,凭实力给促成了靖康耻。
“在禅位于赵桓后,大书法家觉得汴京不够安全,以到毫州太清宫烧香为名,带着蔡攸、童贯等宠臣,连夜逃出汴京,一路向南,但他到了毫州后并未停下,而是继续逃跑,直到镇江。”
听到这,王翦突然蹦出一句:“这赵佶颇有其祖之风!”
现在的赵宋皇帝都是宋太宗赵光义这一脉,而赵光义驾驴车一夜逃出两百里,赵信也这么能逃,可谓血统纯正!
“大书法家在逃跑途中,还继续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其截留东南的漕粮、饷银,并向军队下令,其认为金兵南下,难以抵挡,想再造一个朝廷!”
这些漕粮、饷银送到汴京去,也只会便宜了金人,不如留下,作为他的朝廷粮饷。
始皇等人又一次被赵传给刷新了无耻的下限,虽说皇帝一般都很自私,但像赵佶这种,还是极其稀有。
他的这些举措会让赵宋政令混乱,且会人心惶惶,他把钱粮都拿走了,还截留住军队,那汴京怎么办,怎么抵御金人?
不仅不帮忙抗金,还在后面使劲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