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玉环得宠,安史之乱(大唐历史(2 / 4)
只要能控制好度,也就那样。可有人利用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迅速上位,其中一位还是当时的节度使,问题就大了!”
“节度使这个职位,依照玄宗设立时的情况,没多少问题,可如果节度使的权力空前膨胀,不只掌握军权,还掌握当地的财权、政务之权呢?”
始皇帝回答了这个问题:“会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成为中央朝廷的大患,其若有不臣之心,国家将陷入动乱!”
李念点头道:“正如陛下之言,而这位掀起大唐动乱,将大唐从兴盛拉下马的节度使名为‘安禄山’。”
“安禄山,非汉人,乃胡人,其母阿史德氏,突厥人,其父不知来历,因而《旧唐书》记载其是营州柳城杂种胡人。”
“在大唐那个时代,华夷之防没那么深,胡人也能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安禄山便是这么一个胡人,其非常聪慧,还极不要脸。当一个人既聪慧,又不要脸,还能遇上贵人之时,往往会获得成功。”
“开元二十年,安禄山遇到了对其人生转折最关键的一个贵人,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当时的安禄山因偷羊被张守珪捉住,欲棒杀之,安禄山大呼曰:‘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
“张守珪见安禄山肥白,壮其言而释之,还令安禄山与其同乡史思明为捉生将。安禄山骁勇多智,行必克获,很快被提拔为偏将,后又被张守珪收为养子,至此安禄山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转折。”
“到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已为平卢兵马使,其贿赂往来的官员,请求他们在朝廷为自己说好话。在这通手段下,安禄山的官路自是平步青云,授营州都督、平卢军使。”
“因为许多官员称赞安禄山,玄宗安禄山也更加信任喜爱,认为这是一位大唐的能臣干将。天宝元年,玄宗设立平卢节度使,以禄山摄中丞为使。也即安禄山在是地方节度使的同时,还可上朝议事。”
能上朝上奏议事,便能和皇帝与朝廷重臣接触,比那些限于地方的节度使强了不知多少,能更快取得更大的权力。
“天宝三年,安禄山又取代裴宽为范阳节度使,但其原本的河北采访、平卢节度使等官职不变。”
蒙恬皱眉道:“如此作为,本不会出事也得出事。这玄宗也是糊涂,竟让安禄山在已为一镇节度之时,又为另一镇节度,岂非助长安禄山野心?”
让安禄山接替为一镇节度使时,应当夺去安禄山另外一镇的节度使之权,方好防止其做大,然而玄宗不仅没夺,反而一切照旧。
李念笑道:“理虽如此,可玄宗此时哪会想到这些?当时,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朝内朝外皆知,安禄山自然不会不知。”
“于是,他做了一件极其不要颜面的事,明明他比杨玉环年长将近一辈,可为杨玉环叔伯,却主动奉杨玉环为母,请求当杨玉环的养子。安禄山比杨玉环年长十六岁!”
王贲评价道:“其非拜杨玉环为母,实为拜玄宗为父。是想借杨玉环得取玄宗信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