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合规”的暴力(1 / 3)

加入书签

黄国健笔下的“危楼鉴定报告”,如同被注入魔力的诅咒,迅速从纸面渗透进现实。经由孙鹏飞旗下“鼎坤建筑咨询公司”精心包装,附上沈舟提供的“专业数据”和黄国健这个“前监狱辅警、现校工”看似可信的签名,这份报告被复制成多份,通过林奉超、付书云等人经营的“关系渠道”,被递送到了相关街道、区级住建部门,甚至部分媒体记者的案头。

报告的措辞极具煽动性和恐吓性:“经我司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详细勘察检测,曙光小区1-7号楼存在建筑主体结构多处开裂、承重构件承载力严重不足、电气线路全线老化绝缘层碳化、消防系统完全瘫痪等重大安全隐患……整体建筑风险等级评定为Dsu级(即整体危房,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处于危险状态)……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发生,建议立即启动应急疏散预案,对楼内居民进行临时安置,并尽快对危楼进行拆除……”

报告后面,还附上了一些经过角度选取和刻意放大拍摄的照片——墙体的细微裂缝、杂乱的电线、锈蚀的水管特写,在沈舟的镜头下,都成了“大厦将倾”的铁证。

这一套组合拳,打得看似合规合法,充满了“专业关怀”和“社会责任”。孙鹏飞深谙当下某些官僚体系的运行逻辑:面对如此“严重”的安全报告,尤其是涉及到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和“舆情”的群体性区域,相关部门最本能的选择,往往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快速疏散、启动改造,成了最能规避自身责任的“最优解”。至于报告的真实性、居民的真正诉求,在“安全”这面压倒一切的大旗下,反而成了可以暂时搁置的次要问题。

果然,报告递交后不久,街道和区里相关部门的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原本对鼎坤实业持审慎态度的个别负责人,口气开始松动。一些原本计划进行的、更权威的第三方复核鉴定,被以“时间紧迫,安全第一”为由推迟或简化流程。孙鹏飞要的就是这个时间差和这个“势”。他要借官方潜在的默许甚至推动,为他下一步的行动披上“执行公务”或“响应号召”的合法外衣。

与此同时,在曙光小区内部,由鲍玉佳、张帅帅等人主导的“地面工作”骤然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巡逻和威慑。

“通知下来了!这楼是危房!不能住人了!大家赶紧准备搬!”伍华权、梁露这类底层人员,拿着复印的、盖有“鼎坤建筑咨询”红章的报告摘要(当然是经过进一步篡改和简化的版本),挨家挨户地拍门,用半生不熟的、带着威胁语调的话语进行“宣传”。

“还磨蹭什么?等楼塌了压死在里面吗?”马文平、程俊杰等人则负责对那些表现出犹豫、质疑,或者试图联系外界求助的“钉子户”进行重点“关照”。他们会在深夜用高音喇叭在楼下播放刺耳的噪音,用油漆在住户门上喷涂“危房!快搬!”等字样,甚至偷偷破坏掉楼道的照明,剪断部分住户的入户电线,制造真正的“不安全”和恐慌。

魏超(VCD)则带着几个人,拿着伪造的“居民搬迁意向统计表”,利用小恩小惠和虚假承诺,软硬兼施地逼迫一些胆小的住户签字。“签了字,就能优先选安置房,还有搬迁奖励!不签?那就等着最后被强制清场,啥也没有!”

整个小区,被一种白色恐怖笼罩。老人和孩子不敢出门,正常的邻里交往被切断,空气中弥漫着焦虑、恐惧和无助的愤怒。原有的社区凝聚力,在这样系统性的、分化的打压下,开始出现裂痕。

而这一切“行动”的“理论依据”和“道德制高点”,都来自于黄国健主导完成的那份虚假鉴定报告。每当有住户拿着报告质疑其真实性,或者试图与鲍玉佳等人理论时,鲍玉佳就会蛮横地指着报告上黄国健的签名和那些骇人听闻的结论,吼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