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铁窗回响(2 / 3)
写地作为威胁的筹码,那种将他人命运玩弄于股掌的快感早已消失,只剩下冰冷的后怕和深入骨髓的悔恨。
他意识到,自己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相对轻松的工种,更是作为一个“人”
最基本的信义和尊严。
危暐(vcd)则陷入了另一种困境。
他的“背景论”
和“关系学”
在审判中被彻底证伪,成了整个监区的笑柄。
以前围绕在他身边,听他吹嘘“我爹一个电话就能……”
的那些人,现在见到他要么绕道走,要么就直接开口嘲讽:“vcd,你爹电话还没打通啊?”
“上校儿子,咋也跟我们一起啃窝头呢?”
。
他的精神支柱——那套依靠虚构身份建立起来的优越感——彻底崩塌。
他变得异常敏感和易怒,任何一点刺激都能让他跳脚,但换来的只是更多的嘲笑。
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父亲的名头在这里毫无用处?为什么法律不给他这个“上校儿子”
一点特权?他时而喃喃自语,时而情绪低落,精神状态极不稳定,成了监区里一个可怜的、也是可悲的符号。
他曾用来蛊惑黄国健的那些关于“出去后如何如何”
的虚幻蓝图,如今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自己破碎和毫无希望的未来。
魏似乎是对环境变化感知最迟钝的一个。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吃饭、劳动、睡觉,只是偶尔会茫然地四下张望,仿佛在寻找那个会给他下达简单指令的鲍玉佳,或者那个会带着他一起吓唬人的张帅帅。
管理人员加强了对他的关注和引导,尝试用更简单明确的规定和任务来规范他的行为。
他的“没脑子”
,在某种程度上让他避免了张帅帅、危暐等人所面临的精神折磨,但也凸显了其容易被利用、缺乏独立人格的悲剧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奉、付书云、马文平、程俊杰、沈舟等人,根据其在团伙中的具体作用和认罪态度,受到了不同的处理。
有的被调离原监区,有的被加强了监管。
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变得异常“安分守己”
。
往日在鲍玉佳阴影下那种蠢蠢欲动的投机心理,如今被一种明哲保身的恐惧所取代。
他们清楚地看到,任何挑战秩序的尝试,最终都会以更惨痛的代价收场。
而此事件中另一个关键人物——梁露,则在经历着复杂的心理变化。
他因为早期的举报和后期相对配合的态度,获得了管理方的认可,甚至被安排参与一些协助维护监区秩序的工作。
这让他那颗因“认知低下”
而常常感到迷茫和恐惧的心,找到了一丝微弱的价值感和安全感。
他偶尔还会回想起被鲍玉佳等人拉拢时的那种短暂的、找到“组织”
的感觉,但与后来面临的恐惧和最终的审判相比,他本能地觉得现在这种虽然平淡但踏实的状态更好。
他的经历,仿佛是一个微缩的寓言,展示了在黑暗环境中,即使是一点微弱的光亮和公正的对待,也能对一颗懵懂的心灵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监狱管理层以此案为深刻教训,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整顿和改革。
心理矫治体系被彻底重构,引入了更严格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其真正服务于罪犯改造,而非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对辅警及其他基层管理人员的背景审查、日常管理和廉政教育空前加强,定期轮岗和突击审计成为常态。
黄国健案被制作成警示教育片,在所有工作人员中反复播放,那句“守住底线,就是守住一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