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铁网下的微光与裂痕(1 / 2)
省第一监狱的“溯源与疗愈”
特别计划,如同一台精密而残酷的手术,缓慢地剥离着附在灵魂深处的腐肉。
过程必然伴随剧痛与反复,但一丝微弱的希望之光,也开始在痛苦的缝隙中隐约闪烁。
反思与和解小组的第二次会议,气氛依旧压抑,但冰封开始出现裂痕。
在心理专家富有技巧的引导下,讨论不再局限于描述现象,开始触及更深层的动机。
张帅帅(陕西靖康)低着头,声音沙哑:“…当时就想着…眼镜坏了,亏了…孙鹏飞说打了人就能多分钱…就…就冲上去了…”
他艰难地承认了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损失的愤怒如何蒙蔽了理智。
沈舟(浙江嘉定)的“精明”
在此刻显得格外苍白,他眼神闪烁:“…我看大家都上了…林奉他们也没拦…就觉得…跟着没错…说不定还能落点好…”
他坦白了自己的投机从众心理。
鲍玉佳(安徽淮南)的叙述则充满了极致的恐惧:“…怕…怕不打他…孙鹏飞就会打我…怕成了下一个…”
他的行为源于最原始的生存恐惧。
当被问及对魏(新城场站油料股)造成的伤害时,三人都陷入了更长久的沉默。
张帅帅的拳头攥紧,沈舟避开了目光,鲍玉佳则把脸埋得更深。
抽象的“罪责”
开始变得具体,指向那个坐在对面、依旧有些瑟缩的具体的人。
魏大部分时间只是抱着膝盖蜷缩在椅子上,但在专家极耐心的询问下,他断断续续地描述了当时的感受:“…疼…懵了…不知道为啥…俺都听话了…”
他的简单描述,反而更深刻地揭示了那场暴力的荒谬与残酷。
听到这些,张帅帅的肩膀不易察觉地抖动了一下。
小组之外的变化也在生。
张帅帅开始有意识地用行动弥补。
他不仅继续在劳作中悄悄关照魏,甚至在一次有其他犯人对魏语气不耐烦时,他罕见地出声制止:“好好说话。”
虽然声音不大,却让在场的人都愣了一下。
他正在学习将小组内的反思,转化为日常的具体行为。
沈舟的转变则更显功利,但方向正确。
他主动向管教干部提交了一份思想汇报,深刻(至少文字上)剖析了自己的“投机主义”
和“从众心理”
错误,并表示要向张帅帅学习。
他精准地摸准了管理的脉搏,但其行为客观上巩固了正向的改造氛围。
鲍玉佳依旧是最艰难的一个。
小组活动对他而言不啻于一种煎熬。
但有一次,在去往活动室的路上,他看到魏笨拙地抱着一摞材料差点摔倒,下意识地伸手扶了一把。
两人身体接触的瞬间,鲍玉佳像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魏也吓了一跳。
没有对话,但那一刻的短暂接触,似乎比任何语言都更能说明他内心冰层的松动。
然而,矫治之路从非一帆风顺。
陶成文(假军官)的情况持续恶化。
监狱医院的初步治疗无法控制其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并性精神症状。
经司法鉴定和上级批准,他被转往省司法警官总医院下属的专门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强制医疗。
他的离开,仿佛带走了一个活的警示牌,但也让小组内部分人暗自松了口气,仿佛一个时刻提醒他们罪责的存在暂时消失了。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孙鹏飞(石家庄)残存的隐形影响。
虽然他被严格隔离,但其信奉的那套“弱肉强食”
哲学,仍像病毒一样潜伏在监区的某些角落。
几个过去与他关系密切、或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