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余波涤荡与星轨新程(2 / 2)
对退役老人的诈骗苗头,并及时干预;数起试图模仿“种子计划”
模式进行渗透的小规模犯罪活动,在萌芽阶段即被“社会风险综合研判与协同处置平台”
识别并摧毁。
林建奇密切关注着“播种者”
的动向。
自人类主动送那份“文明答卷”
后,“归墟”
方向的信号依旧规律,未有明显变化。
然而,伍华权的脑电波监测显示,其与“归墟”
信号的共鸣出现了一种极其细微的、新的谐波成分,仿佛某种…“已读回执”
后的静默关注。
科学团队无法解读其含义,但这暗示着交互并非单向。
净蚀中心的工作重心已从单一案件,转向了对这类宏观、长期、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持续监测、研判和构建韧性体系。
林建奇在内部会议上强调:“我们的目标,是从‘事后卓越的补救者’,变为‘事前有效的免疫系统’。”
一年后。
林建奇和郑雅萍再次来到程俊杰的工作室。
一件新的雕塑即将完成,造型是一个破碎的盾牌,正被一双无形的手缓缓熔炼、重塑。
“它叫《重生》。”
程俊杰简单地说道。
离开工作室,漫步在黄昏的街头。
华灯初上,人流如织,一片和平景象。
“有时会觉得,我们做的这一切,就像在巨大的黑暗森林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着一小堆篝火。”
郑雅萍感慨道。
“嗯。”
林建奇点头,目光掠过街头巡逻的警察、玻璃窗内加班的白领、嬉笑跑过的孩子,“但这堆篝火,温暖着每一个具体的、像程俊杰、梁露、甚至曹荣荣那样的人。
对他们而言,这堆火就是全部。”
他停下脚步,望向夜空,那里繁星闪烁,深邃依旧。
“宇宙或许沉默,森林或许黑暗,‘播种者’或许仍在观察。
但只要我们守护的这堆火还在燃烧,还在温暖具体的人,还能让跌倒的人有力量爬起来继续走,那么,人类文明的故事,就远未到结局。”
他收回目光,看向身边并肩作战的同伴,看向这片他们守护的土地。
“走吧,篝火需要添柴,守夜人永不卸岗。”
两人的身影融入璀璨的城市灯火,仿佛汇入了一条由无数微小却坚韧的生命光芒组成的星河之中,永恒流淌。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