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文明试金石与人心度量衡(1 / 2)
“播种者”
。
这个从“深瞳”
小组破译出的冰冷词汇,成为了那个可能存在于“归墟”
方向、并对人类文明进行隐秘测试的未知实体的临时代号。
全球范围内不断浮出水面的、模式相似的精准渗透与破坏事件,如同散落的拼图,正逐渐拼凑出“播种者”
庞大而古老的干预图谱。
净蚀中心,已从单纯的国内犯罪应对中枢,升级为全球应对“播种者”
潜在威胁的协调节点之一。
林建奇肩上的担子,重若千钧。
切入点:全球协作下的“模式反制”
与个体命运的最终回响。
一线:在最高层级授权下,林建奇领导团队将尘光密钥系统解析出的“播种者”
行动模式库(源自西非数据、深海档案及全球共享情报)、以及相应的“疫苗”
算法(即“清种”
行动中验证有效的预防与干预策略),通过高度加密的渠道,与选定的、可信赖的国际伙伴进行有限共享。
这是一场无声的全球防御战,旨在各国层面提前识别并扼杀“播种者”
播下的新“种子”
,挫败其引社会混乱、技术停滞或文明内耗的图谋。
博弈在数据深海和现实世界同时展开:
某国央行成功阻止了一起利用其退役军人数据库漏洞进行的、旨在引金融恐慌的复杂网络攻击,其模式与张帅帅曾使用的手法相似但更先进。
欧洲某研究机构及时剔除了一名试图窃取尖端环境科技资料的“访问学者”
,其背景伪造手法与陶成文办理假军官证的模式同源。
这些成功的反制,背后都有尘光密钥模式库和“疫苗”
算法的影子。
人类文明正在学习利用从自身伤口中提取的“抗体”
,来抵御来自深空的无形病毒。
另一线:随着全球防御网的初步建立,林建奇终于能将部分注意力,投向他始终牵挂的、那些被“播种者”
的“测试”
彻底改变命运的个体。
他们的结局,是对这场宏大冲突最人性化的注脚。
程俊杰的黏土雕塑在一个小型艺术展上引起了关注。
一位心理学家从中看到了创伤艺术治疗的巨大价值,邀请他参与一个帮助退役军人的公益项目。
他用扭曲的造型,讲述着背叛与信任的故事,反而给了许多同样饱受心理困扰的战友一个表达的出口。
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战场”
,虽然手中不再是钢枪,而是泥土。
梁露写下的文字,经过整理和an0nyied(匿名化)处理,出版成了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名为《沉默的伤痕》,仅限于内部行,作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员的必读材料。
她收到了一本样书,摸着封面上的标题,久久不语。
后来,她开始在社区的帮助下,尝试运营一个线上专栏,用化名解答一些简单的心理困惑。
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连接这个世界。
马文平回到内蒙老家,在昔日战友(最初虽不谅解,但最终选择给他一个机会)的帮助下,在一个生态牧场找到了工作,负责看守和喂养。
辽阔的草原和简单的劳动,似乎在一点点洗涤他过去的罪孽与耻辱。
他话很少,但活儿干得踏实。
曹荣荣因表现良好获得减刑,即将出狱。
她联系了社工,表示想学习面点技术,以后开个小早餐店,“干干净净地挣钱”
。
伍华权处于严密的保护性隔离中。
他对那枚芯片的“生物密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