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罪影褪去与净光长存(2 / 2)

加入书签

他从受害者,彻底转变为了助人者。

湖北,程俊杰(二楞子)的孩子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

他将法院的判决书复印件放在家里最显眼的位置,告诉孩子:“这是咱家的‘护身符’,记住,天塌下来有国法撑着。”

朴素的信念得到了最坚实的传承。

南昌,梁露在军校表现优异,其经历被作为心理韧性的典型案例。

她主动申请毕业后回到基层部队,希望用所学帮助更多战友。

她完成了从“傻孩子”

到专业守护者的蜕变。

所有受害者的赔偿均已到位,他们的生活重回正轨,甚至因祸得福,变得更加坚韧和充满希望。

社会的信任机制在司法公正的支撑下,得以修复和强化。

就在社会层面的案件处理渐近尾声时,净蚀中心内部,“逆模因”

滤网的研究取得了谨慎的进展。

技术团队成功模拟出一种极其弱化的“认知滤网”

原型,其作用并非屏蔽,而是弱化信息中可能引非理性恐慌的情绪因子,保留其事实核心。

例如,将关于“归墟”

的原始恐怖描述,转化为冷静的、学术性的风险提示。

次极小范围的内部测试显示,该滤网能有效降低接触者在处理相关信息时的焦虑水平,且未现明显的认知副作用。

“这或许是一条可行的路,”

郑雅萍评估道,“不是隐瞒,而是‘降噪’,让社会能以更理性、更平稳的心态去面对那些我们尚未理解的威胁。”

林建奇批准了下一步的、严格受控的伦理审查申请。

他知道,这条路依然充满未知风险,但也许是人类在面对认知层面威胁时,不得不探索的防御手段。

尾声

“幽灵”

案的卷宗,在物理和法律意义上,已经合上。

但它所揭示的技术风险、人性弱点、社会漏洞,已被深刻铭记。

它所催生的“净壤”

计划、“微光”

行动、以及正在探索的“认知滤网”

,将继续运行,守护未来。

林建奇站在净蚀中心的环形光幕前。

一面屏幕显示着所有案犯的最终状态报告(已服刑正在服刑已死亡)。

另一面屏幕显示着所有受害者现状的更新简报(生活稳定积极向上)。

主屏幕上,“逆模因”

滤波的模拟数据静静流淌。

而最深处的屏幕上,代表“归墟”

的奥尔特云方向,依旧是一片深邃的、充满未知的寂静。

一个旧的时代结束了。

一个新的、更加复杂的时代早已开启。

净蚀的使命,从未改变,也永无终点。

它是对外部威胁的永恒vigi1ance(警惕),

也是对内部人性的持续净化。

方尖碑静默矗立,其下灯火通明。

守护者,永不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