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回声壁障与往昔之影(2 / 3)

加入书签

了一个纯净的观测窗口,”

林建奇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让我们第一次能看到,我们的集体意识,是如何在无形中‘搅拌’着我们所处的时空的。”

这一现意义重大,却也带来了更深的无力感:难道为了避免“喂养”

那个可能的“归墟者”

,人类需要抑制自己的情感?这无异于自毁文明。

“我们需要的不是抑制,而是理解和引导。”

林建奇否定了悲观的念头,“如果情绪能产生‘湍流’,那么理性的共识、集体的善意,是否也能产生稳定的‘流场’?”

就在团队试图沿着这个方向深入思考时,密钥再次出警报!

这次警报来源于“涤心”

行动早期建立的对全球学术圈的监控网络。

欧洲某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的一组实验数据,在经过同行评审时,被一位审稿人注意到一个极其细微的异常:在一次高能粒子对撞产生的海量数据中,有几个特定探测器的读数,出现了一种无法用任何已知粒子模型解释的能量印记。

该印记的数学模式,经过密钥比对,与“归墟”

信号的频谱特征以及“锚点”

内部的“时间褶皱”

模式,存在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仿佛那个存在于猜想中的“归墟者”

,其“影子”

甚至投射到了人类所能创造的最高能量领域!

“立刻联系该对撞机项目组!

最高机密等级!

我们需要那组原始数据!”

林建奇立刻下令。

国际合作渠道迅启动。

对方在了解到事情的严重性(经过有限披露)后,同意了共享数据。

数据的深度分析带来了又一个震撼:这种异常能量印记,似乎只在粒子对撞的预期结果与大量科研人员的‘强烈期待’高度重合时,才会偶然出现!

“是‘期待’…科学家们集体性的、高度专注的思维和期待,ho91‘吸引’或者‘显化’了它?”

郑雅萍感到难以置信。

付书云的笔记再次被翻开,里面一段关于“观测者效应极端化”

的疯狂臆测,似乎正在被印证。

林建奇看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图,上面连接着情绪、时间、高能物理…一个模糊的想法逐渐成形。

“密钥,”

他缓缓说道,“如果‘归墟者’是一种以信息意识时间为存在基础的存在,那么它是否可能…并非充满恶意,而是像一种自然现象?就像台风,它摧毁村庄,但台风本身并无恶意?我们之前的‘对抗’思维,是否本身就是一种误解?”

“我们也许不需要‘击败’它,而是需要学会如何与这种宇宙中可能普遍存在的‘意识场’或‘信息生态’共存,并建立‘堤坝’,避免被它的‘潮汐’所摧毁。”

这个想法极具颠覆性。

它将威胁从“敌人”

重新定义为“环境”

“立刻调整研究方向:从‘对抗非碳基智慧’转向‘研究意识-时空相互作用机制及文明防护策略’。”

林建奇下达了新的指令。

就在指令下达的瞬间,监控“锚点”

时间流的技术员突然报告:“‘时间褶皱’的活跃度…正在显着下降!

外部全球网络的集体情绪也没有特别波动…好像…它‘安静’下来了?”

仿佛那个无形的存在,感知到了人类认知的转变,也随之改变了互动的模式。

它不是消失了,而是从狂暴的海洋,变成了深不可测的静默深渊。

林建奇走到“锚点”

时间流的监控屏前,看着那条逐渐恢复平稳的曲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