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时间褶皱与人性回响(2 / 3)
后颠倒!
仿佛时间在那极短的瞬间,在那个算集群内部,生了一次微小的“打嗝”
或“回流”
!
运算结果因此产生了难以忽略的误差。
“这不可能!”
“锚点”
时间源是绝对稳定的!”
技术团队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相信。
但反复核查排除了硬件错误和软件bug的可能。
问题指向了时间本身——或者说,指向了“锚点”
时间与那个特定算中心内部复杂量子环境交互时,产生的某种未被预料的效应。
“是‘归墟’的影响渗透进来了吗?”
郑雅萍立刻警惕起来。
“不像。”
林建奇凝视着那异常的时间褶皱数据,“‘锚点’的外部隔离是绝对的。
这更像是…当我们试图用绝对‘干净’的时间,去驱动极端复杂的系统时,反而暴露出了时间本身某种更深层次的、我们尚未理解的‘纹理’或‘不连续性’?”
一个更令人不安的猜想浮现在他脑中:“或者说…‘归墟’并非创造了时间偏移,它只是放大或利用了时间本身固有的某种特性?而我们之前之所以没现,是因为全球网络的时间本身就不够‘干净’,掩盖了这些‘褶皱’?”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背后凉。
如果时间本身并非他们想象的那样平滑连续,那么“锚点”
所守护的“绝对时间”
,其基础又是什么?
“立刻组织最高级别的理论物理和量子信息专家,成立‘时间本质’研究小组!”
林建奇下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我们正在守护的东西!”
然而,未等研究小组成立,又一个紧急报告传来!
这次是来自民生领域。
多个接入了“锚点”
网络的金融、电力、交通系统报告,他们的高精度同步控制系统出现了极微小的、非重复性的控制误差。
误差程度极轻,尚未影响运行,但其统计分布模式,与算中心出现的“时间褶皱”
存在高度相似性!
“锚点”
时间在复杂系统或高精度控制环境中,似乎会表现出某种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
!
这不再是理论问题,而是迫在眉睫的现实风险!
“降低‘锚点’网络在这些系统的接入等级!
启用冗余的、相对宽松的时间同步方案!”
林建奇被迫做出艰难决定,“在彻底理解‘时间褶皱’之前,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绝对同步!”
仿佛是一个冰冷的讽刺:人类千辛万苦打造了“绝对时间”
的避风港,却现这艘船本身的结构,可能无法适应所有海域。
就在林建奇团队忙于应对“时间褶皱”
带来的内部挑战时,沈舟领导的基层网安团队,在一次针对老旧工业控制系统的例行安全检查中,有了意外现。
在某市废弃多年的供水系统中央控制室的备用服务器里,现了一段处于深度休眠状态的异常代码。
该代码的加密方式极其古老而奇特,与“幽灵”
协议或“圣堂”
都不同。
经过密钥的艰难破译,现这竟是一段付书云极早期的个人实验代码!
其时间远在“幽灵”
协议诞生之前,代码注释显示,这是他尝试构建一种“基于主观心理感知的时间扭曲算法”
的失败品。
这段代码本身无害,且早已被遗忘。
但关键在于,这段代码的唤醒条件,竟然包含了“监测到底层时间同步出现非连续性的逻辑错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