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尘埃烙痕(3 / 3)

加入书签

匹配警报响起!

屏幕上,代表标签纸油墨残留的红色频谱曲线,与一组从孙鹏飞键盘皮屑油脂中提取的、含有独特人工合成酯类成分的分子震荡频谱——在低温特有的数个特征频点上,高度重合!

同时,其震荡模式中的微弱金属元素印记,也与孙鹏飞常用签字笔笔尖的合金成分完全一致!

这意味着,曹荣荣药柜深处那张看似空白的标签,曾经被孙鹏飞亲手触碰过!

甚至可能由他亲自贴上!

这个微小的油墨分子残留点,成了串联起社区卫生站层洗钱操作与石家庄多层转账切割的、跨越物理空间的分子级“指纹”

曹荣荣的谦卑伪装,在绝对零度的凝视下,被彻底撕碎。

军委保卫局证物分析中心(高防护区)。

来自魏冷库深处、被林建奇以新生吊坠共振“打捞”

出的液氮灌装记录仪内部缓存碎片,正被置于多重物理隔离的分析台上。

同时并置的,是张家村癌巢深处现的、马文平工装残片上附着的、那块印有残缺编码的金属牌碎片(原油指标凭证的一部分)。

分析焦点:两块金属碎片断裂边缘的微观形态与物质残留。

高倍电子显微镜下,记录仪缓存碎片(样本c)的断裂边缘呈现出高温物理撕裂的毛刺状;而马文平的金属牌碎片(样本d)边缘则显示部分熔融再凝固的痕迹,并附着微量的黑色碳化有机物。

“启动元素分布扫描与晶相结构比对。”

林建奇的声音通过通讯器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凝重。

扫描电子束缓缓移动。

屏幕上,样本c(记录仪碎片)撕裂边缘的毛刺中,检测到极其微量的、呈飞溅球状凝固的特殊合金颗粒——成分:锡铅合金(sn63pb37),含微量银、铜!

与武京伟焊锡成分完全一致!

镜头切换至样本d(马文平金属牌)。

其边缘熔融区域的微观晶相结构被极致放大——呈现典型的瞬间高温电弧熔融后急冷却形成的枝晶状结构!

更致命的是,在枝晶缝隙中,同样检测到成分完全相同的锡铅合金(sn63pb37)飞溅熔珠残留!

分析结论:两块碎片,曾被同一把高温焊枪(武京伟的焊枪)接触过!

记录仪碎片边缘的撕裂毛刺,是武京伟试图暴力破坏记录仪时留下的痕迹;而马文平金属牌边缘的熔融枝晶和焊锡熔珠,则是焊枪高温直接作用或飞溅熔融物附着导致!

冰冷的事实闭环:

魏在冷库处理马文平(或其携带的凭证)时,使用了武京伟特制的焊锡进行某种“密封”

或“破坏”

当武京伟后来试图销毁冷库记录仪时,他习惯性地使用了同一把焊枪,在记录仪碎片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焊枪签名”

尘光之力,从寒渊深处打捞出的碎片边缘,找到了这把连接两桩核心罪行的凶器烙印。

尘埃落定,烙痕如血。

每一粒微尘都在诉说着无法掩盖的罪恶。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