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毒链回响(2 / 4)

加入书签

达。

案件的齿轮瞬间卡入了国家机器的最高层面。

地方检方从追猎者,暂时变成了庞大棋局中的一颗棋子。

无力感与沉重的责任,压在每个人心头。

临港新区生态农场。

陈大海没有去看那份新送来的、关于“夜莺”

废料的绝密简报(他无权知晓细节)。

他坐在田埂上,脚下放着那截标记着深度的土壤芯样本管。

林薇只是告诉他,西区地下埋的东西,比想象的更毒,年代更久远,牵连更大。

老人沉默着,粗糙的手指一遍遍抚摸着冰凉的玻璃管壁,指尖停留在那些灰黑夹杂暗斑的土层位置。

浑浊的目光投向远方曾经是西区村落的方向,那里依旧空旷。

许久,他沙哑地开口,声音像是被砂纸磨过:“那年…西头老李家的小子…才八岁…喝了井水后,先是浑身起红疙瘩,痒得把皮都抓烂了…后来…眼珠子就慢慢不会动了…说话也糊了…没熬过那个冬天…”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管壁上的一个泥点,仿佛要抠掉那段记忆。

“都说…是撞了邪,是命…”

他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向林薇,没有愤怒,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悲凉,“现在说…是十几年前…不,是三十年前…上头人埋的毒作的孽?”

林薇无法回答。

迟来的真相,对早已埋入黄土的亡者,对心如死灰的生者,都显得如此苍白而残忍。

陈大海的诘问,如同无声的惊雷,炸响在每个人心中:这跨越两代人、由层层罪孽铸成的毒链,其代价,究竟该由谁来偿还?又该如何偿还?

老人最终没有再问。

他颤巍巍地站起身,佝偻着背,走向田里。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手指,将一株被风吹歪的秧苗扶正,又从旁边捧起一小抔新土,轻轻培在秧苗根部。

阳光落在他布满老年斑的手和那株稚嫩的秧苗上,新与旧,生与死,希望与沉重的过去,在这一刻形成了令人心碎的静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物证中心,高安保实验室。

在军方专家和秦明团队的共同监督下,那截从塘湾村西区钻取的、含有“夜莺”

废料层的土壤芯样本,被置于高压惰性气体环境下的分析舱内。

激光光谱、中子衍射、同步辐射…最尖端的设备对准了样本中那些致命的暗斑。

分析结果触目惊心:

确认存在高浓度、具有独特神经亲和性的修饰砷化物(“夜莺”

特征物)。

钝化层(鑫隆提供)劣化程度远预期,重金属及砷化物向地下水迁移度加快。

更恐怖的是:在废料层与深层土壤接触面,检测到一种未知的、具有生物催化活性的有机化合物!

它并非“夜莺”

或掩埋废料的原有成分,更像是土壤微生物在剧毒环境下生变异后,代谢产生的次级毒素!

这种毒素能显着增强砷化物对神经细胞的亲和力与破坏力!

如同在原有的毒药上,淬炼出了更锋利的刃!

“毒上加毒!”

军方防化专家脸色铁青,“这片土地…已经成了一个缓慢释放的、不断自我强化的神经毒剂培养皿!

单纯的物理隔离和表层净化…远远不够了!

深层土壤修复…可能需要生物基因层面的介入!

代价…无法估量!”

报告如同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周金海们的贪婪,打开的不仅是潘多拉魔盒,更是在魔盒里投放了催化剂!

维生舱内。

死寂。

李晴的意识沉在无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