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囚笼拓扑与暗河密钥(1 / 3)

加入书签

“锚点”

基地深嵌于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的岩层,压力舱外是永恒的黑夜与游弋的深海巨怪荧光。

李晴站在环形观景窗前,银灰色的神经环紧贴左手疤痕,传来规律而冰冷的搏动,如同这海底堡垒的心跳。

瑟琳娜的“馈赠”

言犹在耳——她的自由,是“锚点”

精心计算的变量。

但检察官的直觉是另一套算法,它正驱动着她在无形的囚笼中,绘制一张拓扑结构的逃生图。

第一道拓扑:医疗舱的“共振”

与疤痕的密文

瑟琳娜要求的“贡献”

开始了。

李晴被频繁送入名为“意识透析仪”

的蛋形医疗舱。

舱内布满液态金属探针,深入她的神经接口,扫描、刺激、记录疤痕区域的每一次能量波动。

名义上是“深度神经状态评估与潜能激”

李晴放弃抵抗,反而主动配合。

在探针刺入最深、数据流最汹涌的时刻,她刻意引导自己的意识沉入格陵兰冰渊崩塌前的场景:渡鸦扭曲的面容、冰层下狂暴的脉动、冲天而起的疤痕能量柱、全球受害者“空腔回响”

被强行抽离的悲鸣…每一次回忆都让疤痕能量剧烈沸腾,在透析仪的监测屏上炸开刺目的混沌图谱。

“注意疤痕区域的非线性能量跃迁!

记录混沌模式!”

舱外研究员的惊呼透过通讯器传来。

李晴心中冷笑。

她并非暴露弱点,而是在编码。

利用疤痕能量对特定记忆(尤其是涉及“阿特拉斯”

意识牵引和“空腔回响”

频率)的强烈反应,她将自己的关键记忆片段、对“锚点”

的怀疑、以及里约孟买监测到的微弱“回响”

信号特征,转化为独特的神经能量“密文”

,混杂在看似失控的混沌波动中输出。

她在赌“锚点”

的研究员只关注能量的物理特性,而忽略了其中可能隐藏的信息拓扑结构。

同时,她利用透析仪强大的神经信号输出端,反向进行微操作。

当探针输出特定频率的“安抚性”

神经信号(旨在平复疤痕躁动)时,李晴引导其中一小股能量,极其隐蔽地冲击银灰色神经环的底层协议接口!

每次冲击都如同水滴石穿,试图在环的防御体系中找到一丝可被疤痕能量共鸣的缝隙。

这是一场在分子层面的神经攻防战。

第二道拓扑:里约的灰烬与线人的血

李晴冒险出的匿名警报石沉大海。

但“锚点”

内部一个被忽视的信息渠道被她捕捉到——用于运送生活垃圾和医疗废料的无人潜航器,其导航系统存在一个极短时间(约05秒)的对外数据校验窗口。

窗口期传输的是加密的校验码,但传输载体本身是开放的电磁波。

李晴用复健时收集的废弃生物芯片和医疗舱的微焊接工具,在腕表改装扫描仪的基础上,拼凑出一个简陋的电磁信号捕捉与模拟射器。

在下一次透析结束、被护送回居住舱的途中,她故意在路过垃圾处理通道时“失手”

掉落腕表。

弯腰拾取的瞬间,捕捉器启动,记录下无人潜航器窗口期的电磁信号特征。

当晚,在居住舱的绝对静默中,李晴将捕捉到的信号特征导入腕表扫描仪,利用其微弱的神经信号调制能力,将一段更隐蔽的信息(包含里约“回响”

信号的关键频率片段和圣玛尔塔贫民窟的精确坐标)编码进一个模拟的“校验请求”

信号,在预估的下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