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疤痕陷阱与冰渊倒影(1 / 3)
柏林疗养院的灰烬尚未冷却,维也纳指挥中心内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沉重。
数百个生命化作意识荒漠的数据点,沉甸甸地压在每个人心头。
李晴站在巨大的全息神经拓扑模型前,左手指关节的疤痕在神经接口手环的幽光下,如同永不熄灭的暗红烙铁。
屏幕上,以她疤痕独特的神经畸变图谱为“种子”
,逆向推演出的渡鸦“幽灵锁”
系统白名单结构正疯狂生长、延展,像一株在数据深渊中汲取养分的黑暗藤蔓。
“结构解析度78…核心验证节点的拓扑特征…锁定!”
神经拓扑学家艾米莉亚声音干涩,眼中却燃烧着复仇的火焰,“渡鸦的系统里,确实存在一个预设的‘疤痕识别腔’!
它就像一个…共鸣室,专门接收并‘认证’源自您这种特定神经创伤的信号!”
李晴的指尖划过屏幕,精准地点在模型核心处一个扭曲、充满不稳定能量漩涡的节点上。
“这里…就是渡鸦锁芯里的‘疤’。
他认识它,甚至可能利用了它作为某种次级权限或…警报触器。”
她眼中寒光一闪,“但洪学友留下的这个‘礼物’,其内部蕴含的混沌与牺牲能量,是他那冰冷几何学无法完全掌控的变量。
我们要做的,不是敲门,是炸门。”
第一重陷阱:疤痕的“毒饵”
计划名为“疤痕回响”
。
核心在于:反向利用渡鸦系统对李晴疤痕信号的“认证”
机制,向其注入一个高度特化的神经拓扑病毒——一个包裹在“疤痕”
外壳下的“逻辑之矛”
。
神经工程团队日夜奋战:
病毒核心:基于已解析的白名单结构,设计一个能精准寄生在渡鸦“幽灵锁”
系统核心节点、并强行改写其神经拓扑验证逻辑的恶意代码。
目标:将原本用于识别“疤痕”
的“共鸣腔”
,瞬间转化为一个强制开放所有权限的后门。
“疤痕”
伪装:将病毒代码包裹在精确模拟李晴疤痕神经畸变特征(包括其不稳定性与混沌能量模式)的信号流中,使其在渡鸦系统看来,就是一个“合法”
的认证信号。
释放通道:利用之前“拟态密钥”
行动中,帕维尔团队在区块链上建立的、极其隐蔽且伪装成“熵币”
网络正常噪音的单向数据渗透通道。
这是上次惨败留下的唯一可利用缝隙。
“风险极高,”
陈刚的加密通讯传来,声音凝重,“一旦伪装失败或病毒被提前识别,渡鸦的反击会比‘最终丰饶’更致命。
他可能直接瘫痪全球关键神经基础设施作为报复,或者…目标锁定你本人。”
李晴看着屏幕上那些因“最终丰饶”
而永远灰暗的光点,眼神决绝。
“执行。
责任在我。”
她伸出左手,将神经接口手环的感应端紧紧压在指关节的疤痕上。
启动病毒注入程序需要她自身的神经活动作为最后的“点火”
信号,让这个“毒饵”
带上她独一无二的、无法复制的生命印记。
第二重陷阱:埃里希的“幽灵”
与尘世的回响
就在“疤痕回响”
进入最终调试阶段时,一条尘封的线索在混乱中浮出水面。
物证科对埃里希·冯·克莱斯特维也纳办公室进行第三次地毯式搜查,在一幅看似普通的家族肖像画的电子画框夹层里,现了一枚微型生物信息储存器。
储存器内,只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