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神经暗河与熵光陷阱(1 / 4)

加入书签

李晴的苏醒如同划破阴霾的微光,她带回的关于“生命之树”

的线索——“根在连接点”

、“张伯伦在等‘树’吸收足够的‘光’”

——瞬间为陷入泥沼的全球猎捕注入了新的方向。

陈刚站在指挥中心,屏幕被分割成数个战场:全球疫苗接种区的混乱热力图、“黑石生物”

暗网服务器的攻击进度条、轨道上“方舟”

冰冷的休眠轮廓、以及“沉默之塔”

内张伯伦如同石像般的监控画面。

李晴虽再次沉睡,但她用生命换来的洞察力,已成为无形的灯塔。

战场一:掘根——“生命之树”

的神经枢纽

“根服务器”

的定位成为当务之急。

它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强大的计算与生物信号处理能力、高全球数据吞吐带宽、绝对的物理隐蔽性与能源冗余、并且能接收并处理来自“方舟”

或地表信号车的原始神经信号,再出最终的“校准”

指令。

算力与带宽的幽灵:

级计算资源异常消耗追踪:接入全球主要算中心及大型商业云服务商的资源监控后台(通过国际协作及司法程序),筛选过去一年内算力消耗异常(持续高负荷但产出不明)、且网络流量模式极其特殊(大量分散的小数据包输入,汇聚成少数巨型加密数据流输出)的“租户”

或“项目”

目标锁定:三个注册于避税天堂、资金流与张伯伦网络有交叠的“气候模拟研究项目”

其算力消耗峰值与全球“守护者疫苗”

群体性事件生时间高度吻合!

暗网骨干节点狩猎:对“黑石生物”

暴露的暗网服务器进行深度渗透。

其数据流如同狡猾的章鱼,利用全球数千个僵尸网络节点进行跳转。

追踪组采用“神经脉冲模拟追踪法”

——将截获的、来自信号车的“群体行为模板”

信号进行反向调制,伪装成新的“神经信号数据包”

注入暗网流。

这些“诱饵”

数据包被打上独特的“光子标记”

(基于李晴苏醒时提及的“光”

概念设计),如同带着信器的鱼雷,在暗网数据流中穿行,记录其路径和汇聚点。

最终,过70的“诱饵”

信号,指向了一个位于格陵兰冰盖深处、伪装成“极地气候观测站”

的物理ip节点!

物理巢穴:冰盖下的熔炉

卫星遥感与地质扫描:调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和穿透冰层的地震波探测卫星,对目标观测站区域进行精细扫描。

结果令人震惊:

观测站主体建筑下方,存在一个规模远地表建筑的、深入基岩的巨大人工腔体!

腔体内检测到高强度、异常稳定的地热能源特征(疑似小型化地热电站)及大规模液冷系统运行的热信号。

冰层下方,数条被特殊保温材料包裹的、粗大的光纤缆线如同巨兽的血管,延伸向海岸线方向,连接着海底光缆主干节点!

历史影像回溯:调取该观测站建设时期的公开及间谍卫星存档。

现其建筑材料运输量远申报,且大量特殊规格的合金板材和屏蔽材料,被伪装成“保温建材”

运入。

建设高峰期,冰盖上有规律地出现大型热能融冰痕迹,指向地下施工。

结论:格陵兰冰盖下的“极地气候观测站”

,就是“生命之树”

的神经中枢——“根服务器”

(代号:尤格德拉希尔核心gdras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