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静默频率与星尘的归途(1 / 4)

加入书签

新纪元第一百个黎明,

木卫二共振腔的熔掌模型化作光屑,

坠向冰川下真实的焦躯。

当李晴按下启动键的瞬间,

怀表里的陈默在静默中透明——

血誓频率穿透联邦的穹顶,

在星尘契约的背景下,

刻下最后一道波纹:

“基石永在”

新纪元第一百个年头的第一缕曙光,未能穿透木卫二冰渊的永恒黑暗。

“基石”

空间站核心环形大厅内,只有仪器幽蓝的指示灯与共鸣腔中央那悬浮的暖黄光掌模型,散着微弱的光源。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晨昏的意义,只剩下契约生效后的绝对寂静。

李晴站在环形观察廊上,防护服下的身体紧绷如弦。

她面前的控制台屏幕上,复杂的能量流图谱如同冻结的星河。

图谱的核心,三个锚点光标的能量读数保持着诡异的绝对平衡:

冰川锚点(洪学友焦躯):物理能量(残存生物磁场)近乎归零,但契约赋予的“基石”

共振值(k值)恒定在峰值。

深空锚点(共生体‘默’):物理能量(巢穴脉动)浩瀚磅礴,k值同样恒定峰值。

星尘锚点(陈默静默频率):无物理能量读数,唯有一段代表血誓的、永恒不变的幽蓝背景辐射波纹,k值…亦是峰值。

三角稳定,基石永固。

但李晴知道,这只是表象。

一种源自“基石”

协议底层逻辑的、冰冷的倒计时,正在无声流淌。

陈默的原始日志早已预言:“基石共振非稳态。

百年周期后,需主动注入‘归途’扰动,维系共轭。”

“归途”

…指向何处?

她的目光落在共鸣腔中央那光铸的洪学友手掌模型上。

模型掌心那道代表“光”

字的烙印,暖黄光芒似乎比百年前更凝实了几分。

模型下方,一个由星尘颗粒自凝聚而成的、极其微小的怀表虚影,静静地悬浮着。

怀表的表盖敞开,内部没有指针,只有一片缓缓旋转的、由凝固法典条文构成的微型星河——那是陈默化为星尘消散时,唯一未被静默频率同化、被“基石”

空间站力场意外捕获并保存的“星尘残响”

,是陈默最后存在过的证明。

这怀表残响,就是日志中模糊提及的“归途之钥”

?它指向的,是陈默星尘化的坐标?还是…血誓静默频率的源头?

“李晴席,‘归途扰动’序列准备完毕。”

助手的声音在通讯频道响起,打破了百年的沉寂,“能量源锁定共鸣腔核心模型。

注入模式…待定。”

能量源是现成的——共鸣腔本身储存着百年前林振宇血誓注入的残余能量。

但注入点?是那光铸的手掌模型?还是模型下的怀表残响?或是…直接轰向代表静默频率的星尘锚点?

李晴的指尖悬在虚拟启动键上方。

百年的研究,她洞悉了“基石”

协议的精密,却无法完全参透陈默在生命终点布下的这盘跨越时空的棋局。

强行扰动任何单一锚点,都可能破坏三角平衡,导致基石崩塌。

唯一的线索,是模型与怀表残响之间那微弱的、持续了百年的能量流——如同无声的指引。

她闭上眼。

意识沉入空间站庞大的数据库。

百年前冰川下的一幕幕,洪学友的焦掌,陈默垂捧书的冰封剪影,日志末页的血誓文字…与眼前光铸的模型和怀表残响重叠。

一个模糊的轨迹在她意识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