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残棠吻过枪膛雪31(2 / 3)
了几个'新学徒',都是共产党派来的地下工作者,借着唱戏的名义传递情报。\"
她看向段明昭:\"你不介意吧?\"
段明昭哼了一声:\"只要他不亲自跟那些人接触,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段明兰失笑:\"你呀,还是这么小心眼。\"
段明昭没接话,只是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秋风卷着落叶,在庭院里打着旋,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暴。
\"姐,\"他突然开口,声音低沉,\"这一仗,不好打。\"
段明兰走到他身旁,轻轻拍了拍他的肩:\"我知道。\"
她的目光坚定如铁:\"但我们必须打。\"
段明昭深吸一口气,重重点头:\"没错。\"
*
段家的公开表态,立刻引来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强烈反应。
蒋介石亲自下令,削减北平驻军的军饷供应,并派特务严密监视段家的一举一动。
报纸上开始出现\"段家勾结共匪,意图叛乱\"的言论,甚至有谣言称段明昭\"私通日本\",意图在北平\"自立为王\"。
段明兰冷笑一声,在记者会上公开驳斥:\"段家世代忠烈,绝不做汉奸!若有人再污蔑我弟弟通敌,就别怪我段明兰不客气!\"
她的声音铿锵有力,眼神锐利如刀,吓得几个亲南京的记者不敢再出声。
与此同时,邵庭的戏班子成了地下情报传递的重要据点。
新来的\"学徒\"们借着跑龙套的机会,将情报藏在戏服夹层、道具箱底,甚至化妆盒里,神不知鬼不觉地传递出去。
邵庭心知肚明,却装作不知,只在必要时暗中帮一把。
段明昭虽然不满,但也知道这是必要的合作,只能每晚把人看得更紧,生怕他卷入危险。
1935年的深秋,北平的局势越来越紧张。
日本人的\"华北自治\"阴谋步步紧逼,南京的妥协政策让汉奸们越发猖狂,而共产党呼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则像一盏明灯,给了无数人希望。
段家,成了这风暴中心最坚定的抵抗者。
段明昭整日军务繁忙,段明兰外交周旋,邵庭则在戏台上唱着《抗金兵》《岳飞传》,用戏曲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
他们都知道,最艰难的时刻还未到来。
但无论如何,他们绝不会后退一步。
*
1935年12月,北平。
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终于下来了——为了\"缓解中日紧张局势\",12月18日,正式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宋哲元担任委员长,名义上\"维持华北自治\",实则是对日本侵略的变相妥协。
消息传到北平,段明兰一把将电报拍在桌上,冷笑一声:\"好一个'维持自治'!南京这是要把华北拱手让给日本人!\"
段明昭站在军事地图前,手中的红笔在\"冀察政务委员会\"几个字上狠狠划了个叉,声音冷得像冰:\"宋哲元不过是傀儡,真正的权力还在日本人手里。\"
北平城内,百姓的反应两极分化。
知识分子和学生们群情激愤,燕京、清华、北大的教授们联名发表声明,支持段家的立场,痛斥南京政府的妥协政策。
街头巷尾的茶馆里,人们拍案叫绝:\"段家不愧是铁骨铮铮!\"
可也有些普通商贩和市民暗自不满——段家将大量资源投入军备,导致城内税收增加,物价上涨,原本繁华的商贸往来也因\"孤岛政策\"而受阻。
\"日本人还没打过来呢,日子先过不下去了!\"粮店的老板嘟囔着,看着空了一半的米缸发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