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8章 林火旺!这回我看你怎么(6 / 9)

加入书签

已收到三百余封读者来信。

    一位在内蒙草原插队的同志写道:“我从未见过海,但您的诗让我相信,草原尽头必有春暖花开。”

    二、您的道路与《诗刊》的邀请

    严辰主编已正式提议,邀请您加入《诗刊》编辑队伍,年后将会开始着手准备手续和流程。

    正如您在投稿信中提到的“愿以笔墨为犁,深耕诗歌沃土”,我们相信,您的加入将为中国新诗注入蓬勃生机。

    主编特别嘱托:“请转告跃进同志,他的笔触不必拘泥于‘高屋建瓴’,保持这份‘劈柴喂马’的质朴,便是人民需要的诗歌。”

    三、一个编辑的私心话

    作为发现这首诗的“伯乐”,我常被同事打趣“走了大运”。

    但我知道,真正幸运的是这个时代——当阴霾散去,人们太需要一首诗来擦拭蒙尘的心灵。

    您用“面朝大海”的意象,不仅勾勒出个体的憧憬,更道出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渴望。

    有位老同志读后来信:“这诗让我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读《雷锋日记》时的热泪。”

    四、未来的期许

    随信附上本期《诗刊》读者来信摘录,以及编辑部集体讨论的《诗歌创作方向建议》。

    望这些“来自远方的回声”,能为您照亮前路。

    纸短情长,伏惟珍重。

    我们期待在开往春天的列车上,与您并肩同行!

    此致

    革命的敬礼!

    《诗刊》编辑部李英

    1977年2月9日

    附:

    1.读者来信精选二十封

    2.严辰主编亲笔题字:“从大海出发,向人民走去”。

    ……

    就是这样一封富有时代气息和笔触的编辑部回信,李英可以说是足足写了两天的时间。

    期间她不仅看了几百封,来自京城和周边省份已经寄来的读者来信,并且精选出了二十封非常有价值和鼓舞人的信件。

    写完这封信以后,编辑李英依旧是心潮澎湃,总觉得心里还有一堆的话要说。

    连她的母亲都在一旁取笑她,说她这两天跟丢了魂一样。

    随着这一封信寄往东北,编辑李英的心似乎也跟着飞了过去。

    ……

    而在遥远的东北,红星公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