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凌驾之上(1 / 2)
弘历看向傅恒,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近年军队扩编幅度颇大,新兵入伍、旧部整编,人员繁杂难免生隙。
你久在军中,熟悉军务,往后与鄂弥达共同谋划,不定期派人督察各地新军军容军纪。
从着装规范、队列操练,到粮草申领、军械保管,每一项都要查深查细,务必确保全军上下令行禁止,配得上‘王者之师’的名号。”
傅恒闻言,即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拱手领命。
“臣遵旨!臣定与鄂大人同心协力,绝不放过任何疏漏,绝不让军纪废弛坏了皇上苦心经营的新军根基!”
傅恒领命起身,眉头微蹙似有思索,稍作迟疑后还是上前一步,拱手奏道。
“皇上,臣有一实务建议,望能补充。
近年新军广配火枪,尤其‘中华1736火枪’列装后,士兵作战多以火器为要。
但臣巡查时发现,将士们既要肩扛火枪,又要腰间挎长刀以备近战,行军时兵器磕碰不便,遇突发白刃战,抽刀也多有延误。
臣斗胆提议,可在火枪枪管末端加装刺刀,战时无需换械,火枪能远射、刺刀可近战,既能省却携刀累赘,又能提升近战效率。”
弘历闻言,指尖在御案上轻轻一顿,抬手拍了下案面。
“此事倒是朕疏忽了!只想着改良火枪射程与射速,却忘了近战衔接的细节。
你这建议切中要害,确实该尽早落实。”
说罢,弘历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工部尚书周明远。
“周爱卿,此事便交由工部办理。即刻抽调能工巧匠,研究刺刀的形制,既要能牢牢固定在枪管上,不影响射击精度,又要锋利耐用,适合劈刺。
务必在六个月内,让全军所有列装火枪都加装完毕,不得延误!”
周明远忙躬身领命:“臣遵旨!臣今日便回工部牵头组建专项研制团队,先赶制百把样品送往前线测试,根据将士反馈调整细节,再批量生产。
定在六个月内完成全军改装,绝不让皇上与将士们失望!”
傅恒见状,再次拱手补充:“皇上,若工部需军中配合测试,臣可即刻传令各集团军,挑选经验丰富的士兵参与,确保刺刀适配各类火枪,实战时用着顺手。”
弘历点头应允:“甚好。你与周明远多通声气,有需协调之处不必拘礼,优先保障此事推进。
待刺刀加装完毕,朕还要亲自去校场查看实战效果,让咱们的新军既有火器之利,又有白刃之勇,真正做到攻防兼备!”
两人齐声应下,退至一旁。
礼部尚书顾廷仪见状出列,手持奏折躬身禀报。
“皇上,再过三日便是新年,按皇上此前定下的规制,正月初一需在炎黄会馆举行先祖祭祀大典,以昭告天下‘炎黄同脉’,凝聚万民之心。
如今各项事务已筹备妥当,会馆内盘古、伏羲、炎黄等先贤的紫檀鎏金牌位已擦拭一新,祭祀用的太牢、礼器均按古制备齐。
参与祭祀的王公大臣、各省代表、学府学子名单已核定,共三千余人。
礼官反复演练先祖祭祀仪轨,从全体肃立、击鼓鸣钟,到敬献花篮、恭读祭文、行三鞠躬礼,再到乐舞告祭,每一步都严抠细节,力求庄重肃穆,以缅怀始祖、传承中华文化。”
弘历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指尖轻轻摩挲着御案边缘,忽然想起一事,补充道。
“甚好!如今《炎黄会典》编撰完成,也该借新年祭祀大典之机,正式颁发天下。”
顾廷仪即刻应声:“皇上英明!《炎黄会典》已由中华书店刊印十万册,收录盘古至今各族文脉,详载乐律、岁俗共通之处。
正可与大典呼应,让典籍与祭祀相辅相成。”
弘历点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