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明兰祷祖承吉兆廷烨闯关娶佳人(1 / 4)

加入书签

元丰二年八月十六,天还没亮透,盛府后院的祠堂就已亮起了两盏琉璃灯。

灯花跳着细碎的火星,将供桌上的青铜香炉、果盘映得暖融融的,连那些刻着先人名讳的木牌,都少了几分生冷。

明兰身着一身石榴红的素面褙子,下系月白绫裙,鬓边只簪了支银质的缠枝纹簪子,手里捧着三炷刚点燃的线香,脚步轻得像怕惊着什么似的,缓缓踏进祠堂。

她走到供桌前站定,先将香举到眉心,垂眸望着那些排列整齐的牌位,睫毛在眼下投出一小片浅影。

“叩请祖宗明鉴:今朝我嫁,未敢擅专。”

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几分刚睡醒的微哑,又藏着出嫁前的郑重,“叩请神明,万望垂怜。

男婚女嫁,理属自然;有节有庆,夫妇双全;无灾无难,永保百年,如鱼似水。”

念完祝词,明兰屈膝跪在蒲团上,将香插进香炉里。

动作间,裙摆扫过青砖,带起一缕细尘,她却没在意,只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

起身时,房妈妈快步上前扶了她一把,低声道:“姑娘别急,吉时还早,回屋再让梳头嬷嬷拾掇拾掇,仔细髻乱了。”

明兰点点头,指尖无意间触到袖口——那里缝着老太太昨晚塞给她的一小块暖玉,此刻正贴着肌肤,暖得人心安。

她抬眼望了望祠堂外,晨光已从东边的天际漫过来,将院墙上的爬山虎染成了金绿色,远处隐约传来仆妇们的说话声,夹杂着搬东西的响动,满是喜庆的热闹。

可她心里却像揣了块温温的糖,既有对未来的期待,又藏着几分对未知的忐忑——顾家那摊子事,她虽听顾廷烨说过,可真要嫁进去,终究还是要自己应对。

“走吧,别让老太太等急了。”

明兰轻轻说了句,跟着房妈妈转身出了祠堂。

刚走到月亮门,就见丹橘提着个食盒跑过来,脸上满是喜色:“姑娘!

前院来人说,顾侯爷的迎亲队伍已经到街口了!

鞭炮响得震天响,听说光马队就有二十多匹呢!”

明兰脚步顿了顿,嘴角不自觉地勾了勾,却没说话,只跟着房妈妈往寿安堂走。

刚进堂屋,就见盛老太太坐在窗边的圈椅上,手里捏着个玉如意,眼神却望着门外,见她进来,才笑道:“回来了?

快坐下,让张嬷嬷给你梳个‘飞天髻’,配你那套嫁衣正好。”

明兰刚坐下,就见王大娘子风风火火地走进来,手里还拿着块红绸子,嗓门比平时大了三分:“六丫头!

可算盼到这日子了!

你瞧瞧这迎亲阵仗,比你五姐姐出嫁时还热闹!

顾二郎这孩子,是真上心!”

说着,就把红绸子往明兰手里塞,“这是给你盖头的料子,上好的蜀锦,我特意让刘妈妈挑的!”

明兰接过红绸,指尖触到上面细腻的绣纹,笑着道:“多谢母亲。”

正说着,就听前院传来一阵更响的鞭炮声,紧接着是仆妇们的欢呼:“迎亲的进门啦!

顾侯爷亲自来啦!”

此时前院已是人山人海。

盛府的大门敞开着,顾廷烨身着一身大红的喜服,腰束玉带,胸前挂着金箔打造的喜花,身姿挺拔地站在台阶下。

他身后跟着一群伴郎,沈从兴、段德庆、耿进中几人都穿着簇新的官服,一个个笑容满面,身后还有十几个家丁抬着聘礼箱子,红绸裹着,看着就气派。

“顾大人,这想娶我们家六姨妹,可没那么容易!”

一个声音从门内传来,众人抬头一看,只见沈括穿着一身青色的公服,手里拿着个算盘,慢悠悠地走了出来。

他是盛家五姑爷,按规矩该第一个拦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