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大名府争斗(2 / 3)

加入书签

使者的河务急报。

&0t;

三日后,汴京的加急旨意裹着黄绫,砸在了大名府留守司的公案上。

梁世杰展开旨意时,指节抖得几乎捏不住纸角,待看到&0t;罚俸三月河务优先&0t;八字,脸腾地涨成了猪肝色。

传旨内官尖着嗓子宣完旨,斜睨着他笑道:&0t;梁相公,陛下在书房里可是说了,黄河要是溃了,莫说俸禄,便是您这顶乌纱也留不住呢。

&0t;

梁世杰强笑着送走内官,转身就将案上的青瓷茶盏扫落在地。

碎片溅起时,他一脚踹翻了旁边的花架,杜鹃花盆摔在青砖上,泥水流得满地都是。

&0t;徐子建!

好个阴沟里翻船的货色!

&0t;他攥着拳头在厅里转圈,袍角扫过散落的瓷片,&0t;老夫好心劝他莫要劳民伤财,他倒反咬一口,拿着都水使者的名头告御状!

&0t;

留守司的属官们噤若寒蝉地垂着头,谁也不敢接话。

两个大佬斗法,他们这些属官参与进去,肯定讨不了好。

梁世杰喘了半天气,忽然抓起笔,在调令上狠狠签下名字,墨汁几乎要戳破纸背:&0t;给那姓徐的调粮!

调民夫!

我倒要看看,他治不好河,陛下还会不会护着他!

&0t;

消息传到副留守衙门时,徐子建正对着河工图蹙眉。

周森报完信,见他只淡淡&0t;嗯&0t;了一声,忍不住问:&0t;大人,梁留守既已服软,要不要&0t;

&0t;备车,去酸枣段堤坝。

&0t;徐子建放下笔,拿起斗笠,&0t;他服软是怕丢乌纱,不是真心治河。

漕运的粮船改道事宜,还得盯着才是。

&0t;

门外的日头正烈,晒得土路冒烟。

徐子建踩着满地热浪往外走,斗笠的阴影落在微红的脸上。

河渠司衙门里,河工们正围着沙盘争论堤坝需要加固的位置。

徐子建刚在图纸上圈出几处险段,就见梁世杰的亲信蔡庆摇着扇子走了进来。

“下官大名府判官蔡庆,见过副留守大人!”

“蔡判官,过来不知有何贵干?”

“徐大人,我家相公听说河工缺人手,特意举荐个人来帮忙。”

蔡庆笑眯眯地递过一张名帖,“这是内弟张瑾,在粮料院管过三年仓场,算得清账目,正好帮大人盯着河工的粮草分。”

徐子建瞥了眼名帖,指尖在“张瑾”

二字上顿了顿。

他记得这人,上月还在酒楼里听闻,张瑾管永济仓场时,把军粮掺了沙土卖,被梁世杰压下去才没罢官。

“蔡判官费心了。”

徐子建将名帖推回去,拿起案上的河工名册,“你看,这是都水监派来的三位主簿,都是治河老手,粮草账目早有人盯着。

张管事若真有空,不如让他去酸枣段盯着民夫炊饮,那里正缺个懂调度的。”

蔡庆脸上的笑僵了僵:“大人,我家相公是说……让张瑾在衙门里帮衬,毕竟是府里的人,办事更顺手。”

“河工上的事,顺手不顺手,得看脚底板沾不沾泥。”

徐子建忽然提高了声音,对着沙盘旁的河渠司都监高尚喊道,“高都监,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高尚抹了把汗,粗声应道:“那是自然!

去年曹州治河,有个京官的小舅子来监工,连夯土要分三层都不知道,差点把河堤筑成了豆腐渣!”

蔡庆的脸涨成了紫茄色,攥着扇子的手咯吱作响。

自己好歹是大名府判官,没想到徐子建一点面子也不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