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徐子建欲建书院(1 / 2)

加入书签

原来,自从苏家父子口中得知岳麓的李师道要对付自己,徐子建便一直在思考对策。

作为一个自由惯了的现代人,让他中规中矩地在中读书一个月,才放假三天,他可受不了。

于是,徐子建便想着要如何才能既在中学习,又不被的规矩束缚。

一次闲聊中,徐子建将自己的苦恼给苏轼说了出来。

苏轼当时还嘲笑他:“你以为是你家开的?想上课就上课,想放假就放假。

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苏轼的话给了徐子建一个启,那便是自己开一家,自己当校长。

如此一来,那就相当于自家开了一家。

徐子建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有搞头。

当他来到济州之后,便让手下性格沉稳的徐文帮忙打探一下附近哪有比较破旧、适合购买的。

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就被他打探到了,那便是苏轼口中早已破败的闵仲。

闵仲是由春秋战国时期闵子骞和子路创办的。

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生闵子骞因不满国君季桓子的所作所为,为潜心修学,于公元前495年毅然辞去费邑宰,隐居鲁国的西山寺。

后又有孔子的另一得意门生仲由(字子路、季路)来此地,合力创办了闵仲。

两人在此读书、育人,探讨学问,遗存古迹有圣人洞、晾书台、试剑石、洗砚池、圣人岭等。

并在此地两人主笔齐论语》《鲁论语》。

可以说这闵仲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可惜随着时代的展,济州城展重心在西边,而闵仲的地理位置位于东边千佛山山脚下。

除了不远的西山寺偶尔有些人过来烧香拜佛外,一旁的闵仲只有济水村的村民偶尔会将家中的孩童送到这里做个启蒙。

至于济州城的学子,基本不可能来这边求学。

实际上,这济水村地理位置不算差。

徐子建当时看过地图,若是在济水村能建一个码头,说不定商业就能展起来。

只不过要在济水村展什么商业,徐子建还没想好。

他手里的干货很多,但值得信任的人却不多,因此一直都没着手弄点黑科技出来。

借着这次岳麓入学考试的契机,徐子建派徐文去将闵仲以及后面几百亩荒山都买了下来。

之所以买那些荒山,是因为偶然的机会,徐文从闵仲后山给他带回来了一块煤炭。

煤炭这种东西在大周朝并不新鲜,很多地方都有在使用。

但是想要自己单独拥有一个煤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徐子建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有了煤炭的帮助,肯定能事半功倍。

比如造个蒸汽机什么的。

这话有些扯远了。

现在徐子建要建一个,先得有人才,其次是有名气,最后钱也是必不可少的。

徐子建掏出一百两银票交给徐文,吩咐道:“一会儿我会交给你一份图纸,你就按照我给你的图纸雇佣附近济水村的村民过来帮忙修建新。

同样可以向他们许诺,若是建好后,吉水村的孩子可以免费到咱们的新读书,不仅如此,还包食宿。”

徐文没有多说什么,接过徐子建递来的银票,点了点头,说道:“好的,徐郎君。

我明日就安排人一起去办。”

徐子建转过头看向一旁的徐武,见他正在吃点心,问道:“我让你盯着岳麓,别光顾着吃。

说说吧,那边现在情况怎么样?”

“表叔,好消息!

我刚刚打探到,李师道那老东西,听说今年的新生跑光了之后,惊得手里的茶盏都摔坏了。

而且后面据说听了你那两篇文章后,还吓晕倒了。

里连忙派人去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