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夺官夺爵(5 / 6)

加入书签

母的但知孩儿病了,难道不是更希望有人守在身边照顾?

孝之一字,为人子女的身体康健,一切安好方是大孝吧。

何时开始只讲虚礼而不讲实?

况且,丈夫病重,当妻子的不管不顾,怕是传扬出去得有人参她一个枉为人妻的名头吧。

无中生有,扣人罪名,真厉害。

不知何为孝?

刘徽洋洋洒洒几百字,骂得人那叫一个狗血淋头,顺势在汉报上都登了,但请天下人讨论,到底是活人重要还是死去的人更重要。

那,肯定是活人更重要!

霍去病生病的事,长安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刘彻要是实在担心他们作假,好说,把他信得过的太医派过来号脉。

霍去病一病多久了,之前无人过问,如今还怪她照顾霍去病?

为了守孝就得把生病的丈夫抛之脑后,让别人来照顾合适?

嗯,很久没有看到刘徽骂人,都忘记了在嘴皮子上,那真是无人能及之。

而且,夫妻同房的事,其实不好证明的。

上书的人也理所当然的认为刘徽也会不好意思反击。

可惜,刘徽却无半分不好意思。

直接承认要照顾霍去病,也是让人不得不说,他们两人的感情是真好。

有了刘彻那一骂,而且刘徽还把告状人的陈年旧事翻了出来,让人直接被下令自死,一家子的人无一例外都受到波及,一家子妻离子散,再无颜留在长安。

不敢保证自家干净的人,傻了才会再去管刘徽和霍去病的事。

至于刘彻那儿,刘徽更干脆了,“父皇要是不放心,多派几个人来看着。”

守孝他们是没有那个心,做不到的人吗?要人提醒?

真要是那样都忍不了,怕是早些年他们已经分开了。

刘彻不会忘记刘徽和霍去病成婚之初,一个在西域,一个在长安,那会儿是谁造成的。

那会儿年轻他们忍得住,多年过来了,又是孝期大事,他们连这点规矩都不懂?

刘彻收到刘徽的控诉,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不分院,谁爱说谁说。

敢告状,拿到他们的证据再说,否则就滚!

得了,把刘徽惹怒的后果严重,刘彻也不是真想管刘徽和霍去病住不住在一块,像刘徽说的那样,要是他们连这点都忍不住,就不会是眼下的样子。

朝堂上参刘徽的人让她解决,而且是杀一儆百,应该不会再有不长眼的人再敢乱说话。

刘彻丢开不理。

他如今得了小儿子,瞧着个聪明的孩子,他当了是宝呢。

可是,随刘屈氂插手任官的事,也是要管六部?那不是要抢尚书令的权力?

对上质疑刘屈氂也是有所准备,直言尚书省最近做下的桩桩件件的事都不太合适。

哎啊,一听都把过错归到尚书令,道尚书令不管事,孙胄一个尚书左仆射如何能够接受莫名的控诉,他哪里做得不好?官员考核有问题?

真要是能捉着真正的把柄,刘屈氂直接把吏部尚书的差事兼任过来了。

想当年门下侍中汲黯也是兼任着吏部尚书的位置,而且一兼好几年。

显然刘屈氂也打上这个主意。

然而吃相太难看!

当年汲黯的为人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让他兼任那是人人都心服口服。

刘屈氂他是何其不自量力,才会认为自己有和汲黯比的资格。

刘彻那儿对长安的闹剧也不知是何想法,没有任何反应。

刘屈氂插手吏部不成,随之将主意又打到科举上。

礼部管这事的是董仲舒,这一位也是传奇人物,大汉眼下用的各种各样的规矩基本上都是这位和人总结研究出来的,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