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怎么能不让我回府(4 / 6)
出不少事,问出来也是上报,牵扯的人有些多。
刘徽无所谓,刘彻那儿就更无所谓了。
长安响起一片哭声不止,不少高官被下狱,而且随刑部一审,查出来的人更多。
换成别人一准害怕,到刘徽手里她不怕。
贪官污吏杀不尽?
遇上一个杀一个,相信她,早晚有杀干净的一天。
为此,朝廷上有人开始求起情,暗指刘徽在借机排除异己。
控诉刘徽听见了,非常友好的询问,她排除的是哪个异己?六部的官员虽说近些年有不少增补,可是她提拔上来的有多少?被她亲自下令关起来的人又有多少?
一向正直的刘徽不怕谁说她闲话,她不是那让人拿捏住把柄的人。
刘徽态度坚定,而且保证证据确凿。
不服的人是想让大汉律法不存?
大汉的律法从来不是摆设,刘徽提醒所有人。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暂时没有的,将来吧,也得把这句话定为规矩,免得一个个当皇帝的人都以为自己无法无天,不用受到任何的约束。
刘彻啊,是不会想听到这样一句话的。
他可以给人下框,但他不会给自己设框!
一直刘徽都清楚的知道这一点,也从未考虑试图去改变刘彻。
年少时刘徽不曾,如今面对垂垂老矣,既是容不得人,同样也在心底里不希望别人约束他的刘彻,更不可能试图去做这样的事。
有一点刘彻从始至终的态度都是一样的,对大汉的控制。
刘彻要控制所有人,那包括世族们。
因此刘徽就要借刘彻的手解决世族们。
刘彻多年的威严让世族畏惧不敢反抗,此时是最好对付世族的机会。
打一波拉一波,多年来一直如此,以后也会一直如此。
一批一批的官员被杀,一批一批的新人被提拔上来。
所有人都以为刘徽会提拔出身于庶士的人,但刘徽从来不管出身,只看人的才能和本事。
因为吏部换的人多,破格提拔上来的都有一个代字。
既是代,能不能转正就得看他们各自的能力。
一个月第一回考核,三个月后一个考核,半年后一个考核,一时间刘徽对人给出了相对于各部更严厉的考核,而在其中有一个人是刘徽无法忽视的人-崔询。
当年刘徽在见到崔询时就说过此人非同寻常。
随她一道往河西去,崔询善谋善断,治下有方,政绩斐然,一步一步他被调回中央,之前曾在吏部任职,只不过官位不高。
刘徽要查人时,自是现他的存在。
提用上来,刘徽得说,此人可用。
因而,刘徽将吏部尚书人选好几个都列上,而崔询在位。
“崔询的名字听起来有些耳熟。”
刘彻不太确定的询问。
刘徽道:“阿适和他曾订过亲。”
刘彻一顿,终于想起这回事了。
没错没错。
他都快忘记了,刘适曾订过亲,后来退了。
因为亲事刘适还挨了刘徽和霍去病各一顿打。
食邑还被夺了。
刘徽将崔询多年的履历给刘彻拿出来,刘彻翻开一看,随之挑挑眉头道:“不错。
但吏部尚书朕打算让孙胄来出任。
你认为如何?”
刘徽一愣,怕是如何也想不到刘彻会让一个才到身边不久的人成为吏部尚书。
可刘彻都说打算让孙胄出任,便证明他心里早下了决定,那不是在跟刘徽商量。
“听父皇的。”
刘徽无意和刘彻争执,吏部的位置,管的是天下的官员,非同小可。
刘徽举荐的人在刘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