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别怕娘亲在这儿(2 / 6)

加入书签

p>

那就干呗,又不是不能干。

算是把正事谈完,刘徽松开捂住刘允的耳朵,“阿允,跟祖祖告退。”

“祖祖,阿允告退。”

在刘徽捂住刘允耳朵的时候,刘允分外的安静,只是大眼睛圆溜溜的看着四下,那模样分明是在说,我在听你们说话!

只是两个正主都顾不上刘允。

这会儿刘徽要带刘允走,刘允和刘彻挥手再见。

刘彻没有看出半分的不舍!

不由的哼哼。

可惜,刘允没来得及反应过来那是何意,而刘徽一个知道原因的人压根不在意的挑挑眉头,牵起刘允走人。

随后,刘彻诏书下达,刘徽再为尚书令,六部配合行事。

啧,六部配合呢,让人必须听刘徽的!

一时间那些以为刘徽再也不可能官复原职的人,又一次对刘徽出头恨得咬牙切齿。

卫子夫愁,她也算看明白了,刘彻手里要是有干不好的事,难啃的骨头,他立刻想到刘徽。

拆坞堡的事是刘徽提议的,刘徽出手那是马到功成。

架不住各州之内有人不当回事,甚至连当地的官员有些都不配合。

一拖再拖。

刘彻最近心情不好的原因也是因为国事。

令行禁止代表的什么?

是一个国家的威严和对国家的掌控。

刘彻一辈子都为了这件事在不断的努力,结果倒好,以前他以为都在他的控制之下,拆坞堡的事虽然他知道绝不会容易,世族们不会由着朝廷断他们根基。

然此事谁要是敢拦,朝廷绝不会容。

平阳的世族,长安的世族,都证明这一点。

控制得好的地方,自然是可以迅拆除坞堡,但比如刘彻的那些兄弟们所在的封地,一个两个的都不肯老实,都在暗暗的较量着。

刘彻让人把事情办成,都不断的给刘彻寻着借口找理由。

至于其他地方办不好,不是他们不愿意办好此事,实在是威严不够,而能够把事情办好的人,思来想去,刘彻还是选择刘徽。

卫子夫心里很是不安的,刘彻的不甘,甚至对着孩子们的能干所流露出的怨,她都能感受到。

刘徽不当这个尚书令在卫子夫看来甚好。

已然功高到让刘彻忌惮,不如退一退,刘徽也愿意就此一退,那就很好。

想不到,不过才一年的时间,刘徽再为尚书令。

第一件事,刘徽既问责于各地坞堡未拆的州县。

而且下令都察院配合,将办事不力的官员押解回长安处置。

同时但问朝中的官员,谁愿意往地方去,把坞堡拆了?

那样一个可以彰显本事的机会,多少人求之不得。

当即有人毛遂自荐。

刘徽提议,以之为使,前往各地专门负责拆坞堡的事,事成之后再以论功行赏,同时以兵马相护,以保证使者的安全。

如此一来,在朝廷强势的态度下,地方不配合也没有用,只要朝廷现就拆。

为此刘徽还特意让全国各地的百姓监督,凡是有坞堡未拆而虚报的地方,百姓们可以上书,凡告者,或是赏金,亦或者是赏官,得看事情的影响大不大。

以朝廷的掌控想要把天下牢牢握在手里,那会很难。

如果让天下的百姓帮忙监督,那可就方便得多了。

在这一点上刘彻之前就干得很好。

刘徽不过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掘百姓的用处。

在朝廷和百姓的合力下,拆坞堡的事被圆满的解决,为时不过一个月。

刘彻听到如此消息,那是心情大好。

一个个瞻前顾后不是没有解决事情的能力,而是前怕狼,后怕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