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死都还在挑拨(3 / 6)
旁一个负责验尸的郎君答应下。
刘徽想到因为楚曳生出的事,还有周五,额头不由的跳动,伸手揉了揉额头,走到霍去病身边。
霍去病都听见了,问一句,“阿适如何处理?”
听到刘适的名字,刘徽一时不由站定,刘适真是要了命的了,她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和楚曳一样的事,勾搭上多少的人。
管吧,把人全杀了?那也不现实。
不管吧。
看看楚曳的结局,刘徽不担心?真由着刘适作死?
“再说。”
刘徽不愿意想,还是让人盯紧些刘适,现她有任何不对劲的地方从来报。
隔得太远刘徽顾不上。
实在不行请平阳长公主出面。
她给平阳长公主写封信。
刘徽脑子迅出来了相关的方案,也是打定了主意。
霍去病不再问。
虽说眼下的平阳大案是一个接一个,比起刘徽把平阳的世族全扣了,将所有的田地都以充公。
这回因楚曳生那么大的案子,涉及这许多朝中重臣,怎么可能不引起别人的注意。
好在事之时,见过报案现场的人不是刘徽的人,否则怕是未必不会有人把屎盆子扣到刘徽的头上,道刘徽动手杀的人。
倒也不用太担心,刘徽有不在场的证据呢。
也不对,真要扣刘徽的头上,杀人需要刘徽动手吗?
完全不需要的啊!
在刘徽担心时,长安城里,随刘徽把平阳的世族扣下,而且查查他们犯下的过错,秉公办理一事,有人暗指刘徽在佃农们出手对付世族时,刘徽冷眼旁观的事。
刘徽自辩的折子早就送上来了,刘彻让人念,高声的念给所有人听。
当日在平阳的世族们求刘徽时,刘徽骂过的话,一字不落的全都给长安的人还回来。
瞧瞧他们一个个,需要朝廷帮忙的时候就想起朝廷来了?怎么朝廷要他们配合的时候,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朝廷你奈我何的态度?
告刘徽的状?他们联合侠客想杀刘徽一事,凭这一点,都不用查查他们犯下的过错就可以直接要他们死对吧。
骂完了人,重头戏上来了。
刘徽请刘彻下令,拆世族的坞堡。
国中之国,从平阳生的事情,刘徽指出,各世族以坞堡自治,视大汉律法如粪土,蔑视之极。
国中有国,本不应该。
坞堡必须拆,若有不从者,视为谋反,以谋反罪论之。
随此提议下来,长安哗然。
刘彻看着下方反对的人,又看着附议的人。
反对的自是世族的人,附议的人嘛,不奇怪,都是从底层爬上来,没有根基的人。
刘徽亲身经历了坞堡对大汉朝而言的危害,这种时候怎么能视若不见?
刘彻看着刘徽的一番操作,控制了整个平阳,已然证明事情可行。
世族,要么配合,要么全都一道收拾。
国中有国,倚墙自立,本不该生那样的事。
刘彻当机立断的下令,命各地将拆坞堡的事情做好,绝不允许有人不遵。
若有阻拦者,以造反论处,杀无赦。
反对的人闻刘彻的诏令,马上意识到,刘彻分明是和刘徽早串通好的,以平阳为由头,借机要针对的是整个大汉的世族。
国中有国,政令不通,那当然是不行的。
可那么多年,世族都是那么过来的,乍然要改规矩,他们不能接受,也不愿意接受。
接不接受不重要。
各地的军队配合地方官开始浩浩荡荡的拆坞堡一事。
未必无人借机起兵造反算了。
猛的一看,不对啊,天险呢?
对,大汉重新划分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