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o章 在阿徽心中卫青比朕重要(4 / 6)

加入书签

>

“没错,考试绝对公平公正,没有任何作弊的可能。

军中考中贡士的女郎更多,你们若不服气不妨跟她们讨教一番,岂有怀疑取士有失公正的道理。

既然输了,你们至少也要输得起,莫让天下人笑话我们男儿如此没有气度。”

闻此言,刘徽抬头和刘彻对视,无声的似是在说,分而治之,如何?

刘彻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巡视过下方争执的人们,世族和世族的人吵起来了。

世族大家中也不是没有不懂事的人。

不懂事的人一般会怎么做?

闹啊。

要是这个不懂事的人有才能,有本事?

不巧,很有可能还和家族有怨有恨,那更精彩了。

刘徽是有心人,各方的人,可以利用上的她都利用上,只为了让世族不服气也不得不服气。

再让世族内部各自相争相斗,看,热闹吧。

最终,在没有人有证据证明科举有任何问题的情况下,两百三十一位第一批贡士,有幸能够踏足未央宫,在那里朝拜他们的大汉皇帝,举行殿试。

大汉皇帝在此,居高临下的眺望那俯身在地的进士们,就像看到无数的有才之士向他涌来,那样的盛况,令人心之向往。

又考一次,没有三甲,刘彻要求高着。

得为进士者,只剩下一半,一百人。

还是女郎占比更多。

好些人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

殿试后是授官了,这样一来吏部成为各部最忙的了。

那么多年下来,授官的原则是不能回原籍,还有就是不能回原住的地方。

三年一调任,是升是贬,只在各自的政绩了。

在如何安排这些女郎的事情上,吏部的人不得不问刘徽。

结果刘徽闻言冷道:“你当了那么多年的吏部尚书,如何授官你要问我?大汉难道没有女官的先例在?在大汉朝,没有任何人是例外,有本事就当官,没本事就滚。”

直接粗暴,一丁点让人给特殊待遇的意思都没有,落在一众人耳朵,忙不迭的点头认可,刘徽一向的风格便是如此。

虽然对于刘徽用女郎的事有很多人都不太舒服,可能让刘徽提拔起来的人,本事是真有。

别个人不用说,仅陈荷一人可知。

一步一步爬到户部尚书的位置,哪怕是在沈璧的一再进攻之下,不好意思,都无法阻拦陈荷往上爬。

因为,有些事别人是不会愿意帮刘彻和刘徽去做的,只能是自己人才有可能做成。

有了刘徽的公平公正的任官原则,官员任命很快安排好了。

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最低也是从县令开始做起。

而每一任新任的县令收到一个新的命令,他们去到任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当地的地形勘查出来,包括当地的水源,田地。

大汉要制舆图。

理由听进来很充足,无人有太多的想法。

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科举结束之后,刘徽继续去各地的府学改制,无人察觉,刘徽所到之处,都有人悄无声息的绘制各地的图,那量得甚是仔细,图上都画得清晰无比。

等刘徽转了一圈回来,已然是两年后的事。

这一年,刘徽三十二岁,霍去病三十七岁,刘彻五十三岁。

也是在这一年,太史令司马迁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

制成《太初历》。

《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且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因此,刘彻改年号为太初。

刘徽看完历法时,感慨无比先人的智慧,亦佩服无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