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o章 在阿徽心中卫青比朕重要(1 / 6)
刘徽不确定在卫禧的心中,她是否明白自己所面对的种种问题。
和刘徽不同,刘徽早知道刘彻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白想在刘彻手底下活下来不容易。
知历史上一家子的结局,刘徽要活,更要让一家子都活下来。
为此,任何问题刘徽都会迎难而上。
卫禧还小,虽然聪明,未必知道她将要面对的一切。
刘徽要告诉她,甚至血淋淋的撕开一切虚伪的面孔,让她看个清楚。
“阿姐,我知道很难,可我还是想像阿姐。
无论将来有多少人跟我说不行,不可以,不能够。
那都没有用,我会强大,像阿姐一样,纵然为千夫所指,阿姐,我也会走下去。”
卫禧反而更坚定了,她要和刘徽一样,刘徽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她会遇见的各种各样的磨难,她不怕。
“阿姐已经为我们开辟一条路了呢,虽说在这条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为难我们,但比起当年阿姐遇上的难处,我们至少有机会出头了。”
卫禧宽慰刘徽,她其实已经很好了,有刘徽为她而开路。
想想当年的刘徽,谁来帮她?
刘徽乐了。
心下稍定,那头长安也送来消息,“长公主,陛下让长公主回长安,道是科举将开。”
科举将开,刘徽要忙府学的事也得先把科举的事解决。
“要跟我一道回长安还是你自己继续走?科举考试,有了各地的成果,他们一个两个一定还准备不少的好戏等我。
要是错过了看不着,会是你的损失。
所以,可以先回去看看。”
刘徽跟卫禧直白道明,“你要是愿意,我也可以带着你看看以后大汉的取士之道,科举是怎么样的。”
卫禧一听马上道:“回,我跟阿姐回去。”
听刘徽的话肯定不会有错的。
赶在科举之前,刘徽回到长安,有先例在,考题都准备好了。
不过,看了一眼所有的考卷,刘徽向刘彻提议,“第一次科考,父皇不出个题吗?”
刘彻乍闻刘徽的建议,抬眸望向刘徽,透着审视,似要完全看穿刘徽。
刘徽目光灼灼的道:“大汉的第一场科举,能不能为大汉取来一个惊世之才,若能得到这个惊世之才,何不设以状元?”
一听刘徽的话刘彻就明白了,这是还有主意等着呢。
“一道说清楚。”
刘彻意示刘徽继续说。
“天下之才能到殿前,若有惊世才,状元,榜眼,探花。
是为天下人才之最。
更为天子门生。”
刘徽还用想,后世的一系列操作都有的,刘徽不过是顺口一提,具体刘彻要如何为之,只在刘彻想不想。
当下有人追问:“其他人呢?”
“过地方童试者称秀才,过乡试者称举人,过会试者称贡士,由父皇亲自主持的殿士,取中后称进士,可授官。”
刘徽一条一条的将规矩定下,让一群人不由自主的打量刘徽,真想问问刘徽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能信手拈来了呢?
刘徽: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见多识广。
刘彻可见心动了,“那三人可称为前三甲。”
有刘徽提醒,一个个脑子转得多快,马上想出最重要不过的称呼。
名列三甲,进士之中也分行等级。
刘徽听人一个两个问出问题,然后你问我答,很快把第一次全国性的考试后续安排迅的拍定下。
刘彻听从刘徽的建议,认为他可以出一个考题,好能够名垂青史。
生则计利,死则虚名。
谁人不是如此呢。
正因为各有所求,所以才会有那么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