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你在朕的旁边(3 / 6)

加入书签

向她。

是呢,刘徽就是刘徽,不会因为嫁给他便不是。

有没有孩子,刘徽还是刘徽,是为大汉灭匈奴,安西域,为大汉开创盛世的刘徽。

想用刘徽没有孩子就抹去她的功劳,想让她弯下腰受他们的折辱吗?痴人说梦。

霍去病松一口气。

只要刘徽不生气,那些人怎么想的都不重要。

不远处的马车上,听完刘徽的话,车上的美艳妇人道:“二姐总是出人意表。”

另一侧平阳长公主领了卫禧在下方听完,此时卫禧转头冲平阳长公主道:“母亲,我也想成为阿姐那样的人。”

平阳长公主笑道:“那你得多努力。”

卫禧重重的点头,她一定会多努力的。

自那一日解惑答疑,有人把问题最后扯到刘徽身上后,刘徽当时的一怼,从那以后,再无人敢在刘徽的面前提子嗣事宜。

刘徽也在此时把太学的相关规章制度制定好,挂在太学入门的位置。

先生们也有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还有考核,之前的所有博士,无一例外,刘徽全给换了。

为此他们闹了呢。

刘徽还能怕他们闹?

直接了断把他们多年来做的事丢到他们跟前,请他们自己看看,他们也敢说自己能为人师吗?

刘徽直接让他们走都算是给他们留面子,难不成他们以为这些事情捅出去,他们往后能在这世道立足?

最终,无人敢再闹了。

灰溜溜的收拾东西走了,多余一个字都不敢再提。

随后刘徽开始再次招生,太学的招生标准可以不降,但是教学水平须拿出来让人看到了,心动了,才有可能让有愿意送孩子过来。

想当年鸣堂那会儿刚办的时候不就是?除了穷困人家的人,谁乐意往鸣堂去。

后来就不一样了,鸣堂教学水平在那儿摆着,不让人去读是自家的损失。

陆续开始有人往鸣堂送人,还有专门为了送孩子到鸣堂读书,不远千里而来。

不过,对穷苦人家刘徽免学费,有钱人家的孩子,他们不缺钱,读书不要钱,住宿吃之类,必须要钱。

因此,别看鸣堂对外好像是称免费的,刘徽宰起有钱人来,狠得让鸣堂不仅自给自足,还让鸣堂一年到头有不少的盈利。

在这事情上,刘彻不得不服刘徽。

不仅如此,鸣堂内随着有钱人一多,学生们懂得赚钱的,那也是能赚来不少钱的。

刘徽那是设了专门做生意的科目,当年刘徽是专课专讲的先生之一,她生财有道人尽皆知,彼时引得好些人都争先恐后上刘徽的课。

为了养出以后能培养生财有道的学生的先生,刘徽把几个有这方面兴趣和天赋的人带在身边,手把手教了好些年,各方面的生意和其中道道全让他们了解,随后才把人放出去。

当然,三不五时刘徽也会请那些优秀毕业生回来教教学弟学妹们。

相比之下,学商的学课真真是热闹非凡。

如今对太学,刘徽当然不会把太学弄成跟鸣堂一样。

要是都一样,岂不是没有意思。

针对太学,还得走精英路线,刘徽给刘彻一个全新的太学方案。

从各地府学选择最好的学生,让他们入太学。

从各地府学里挑?

刘彻有时候对刘徽脑子的奇思妙想也是莫可奈何。

但闻刘徽补充,最好的学生得配最好的教学,无论是哪一个老师,有名的都配上,无一例外的保证他们会得到大汉最好的资源。

朝堂上的臣子,三不五时也要去上课。

一听刘徽说完,刘彻懂了。

最好的学生,配最好的师资,志在打造最顶尖的出仕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