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刘徽 此番匈奴干得不错(3 / 6)

加入书签

会将他们视之为敌。

如今匈奴能灭大宛国,大汉也可以灭以他国。

最终,大宛国人在向河西靠近,希望能够得到大汉的收留。

眼看越来越多大宛国百姓出现在边境,都造成影响了,得想想办法解决问题。

有人禀到崔询跟前,崔询一时也拿不准,“不许放他们入关。

如何处置,公主应该快回来了。”

西域出那么大的事,还都是刘徽有意挑起的,刘徽一定料想到西域会出现的乱子。

与其他们拿不准乱来,不如等等,相信刘徽一定很快回来。

崔询所料不错,刘徽一路快马加鞭赶回,且让曹襄陪着卫长公主慢慢走。

曹襄倒也想跟着刘徽一道赶路,刘徽没让,卫长公主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曹安又还小。

建功立业不急于一时,曹襄先把妻儿照顾好吧。

曹襄一看刘徽不认同的表情,知道不好再坚持,听话的留下陪着卫长公主。

他有一种直觉,要是他再坚持的话,刘徽兴许会像当年一样的揍他!

曹襄一瞧见刘徽,一些过往不断的冒出来,脸上身上都一阵阵抽痛。

刘徽用最快的度赶回河西,已然让各地官员都赶来,碰面把近些日子没能解决的事解决。

要是大宛国的百姓想入大汉。

流民入境,此事当如何?

刘徽询问的视线扫过一众人,“你们的意思?”

“非我族类必有异心。

大宛国民不会不知,匈奴灭大宛之战,因大汉而起。”

灭国之仇,要是按照他们的禀性,不计一切代价也要报仇。

“臣民不知真相。

如何控制,如对羌人,如对匈奴人,在于控制。

听闻南边在兴修水利,既如此,何不将迁入河西的大宛人送回南边。

如此一来,既可以隔断他们和大宛的联系,同时也可以补充大汉缺人的情况。”

不同的人表不同的意见。

刘徽认同最后一点。

没错,人可是资源,有人就会有一切。

否则大汉怎么会不遗余力的催生。

打了十几年的仗,打得人死伤无数。

大汉朝不能只一味基建不管人。

对,没错,大宛国的人也好,别国的人也罢,想来都可以。

听从安排就行。

刘徽拍板,让人开始统计大宛国的流民有多少。

统计之后,也是要跟大宛人讲清楚,进了大汉的国民,以后就是大汉的百姓,要守大汉的规矩。

大汉会给他们分田分地,都要听从安排。

不愿意的可以马上离开。

当然,进了大汉朝,不管想不想,有些规矩必须都要守。

大汉是一个讲规矩的地方,自问守不了规矩,自从哪里来回哪儿去。

如今的大宛国民,国破家亡,四处逃窜都不断的被驱赶,他们唯一能够想到的是大汉。

国破家亡或因大汉而起不假,但在最后能够收留他们的也只有大汉。

至少,在他们留在大汉的边境时,不像其他国家的人将士急于将他们赶走。

能够在大汉的边境留下,无人驱赶打骂,让大宛的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让他们生出,或许他们可以在大汉争得一席之地的想法。

随着大汉让人登记造册,道出一应要求。

只求一处安身之地的人,只要大汉愿意收容他们,让他们不用再受战火之苦,让他们做什么都行。

一登记下来,人真不少。

“公主,至少有三万之数。

他们之中有好些是没有粮食的。

而且不公是大宛人。”

无家可归,没有粮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