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陛下他们打人(2 / 6)

加入书签

剑啊,卫青也得过刘彻赐剑,这一回是要随便他挑,卫青其实对这个赏赐不怎么在乎,宝剑他不少了。

平阳长公主提醒道:“陛下给你的奖励,你莫扰了陛下的兴致。

要是实在不知道挑哪一把,我给你出个主意。”

附耳同卫青道一句,卫青听着感慨道:“甚好。”

赞许的一句话,让平阳长公主露出笑容。

随后,卫青在刘彻那儿挑了一把宝剑,事情有便算是完结了。

不出所料,随董仲舒抵达长安,长安本来每个月都热闹的鸣堂和太学讨论会更热闹了。

本来太学之所以建起就是因为董仲舒的建议,但是其他学派的人,对于董仲舒又恨得牙痒痒的。

因为董仲舒建议,他们的思想慢慢边缘化,地位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得知刘徽还提议让董仲舒进长安修书,以确立以后太学以后上课的内容,他们都各有心思。

毕竟,教材这个事,并非没有人有远见的想到其中的影响。

确定太学上学内容,绝不会只在太学推广,还会在各府学,甚至是私塾推广。

刘徽其实想到后世的八股文,考试的内容死锁在八股文里,让人但凡想做官,都只能读八股文的内容。

其后果然是约束了思想,但也让朝廷达到控制的目的。

不不不,不行,不可以生出那样的想法。

妥妥是要约束人的思想的节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难道不是控制思想?

所以,无数人反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的。

可站在刘彻的立场,控制思想,让大汉臣民都懂得忠君爱国,必须做。

思想的控制不可避免,如何把握其中的度,难言。

修书的事,因刘徽建议的,她的身体并未康复,实在没有办法出席,思来想去,刘徽又把主意打到汲黯身上。

“御史大夫,修书一事关系的是无数学子的未来,大汉诸官,要说正直敢言者,无人能出御史大夫左右。

论为官清廉善治者,大汉亦无人能出御史大夫左右。

修书的事,别人出面管,很难让人信服。

唯独你,无人敢不服。”

刘徽掷地有声的表现出对汲黯的认可,郑重相请道:“修书拍板的事,得由你出面代劳一二。”

汲黯……被夸赞肯定让人高兴。

然而,但是,汲黯何尝不想说,“长公主,我喜黄老之术。”

“所谓谁家的思想,甚至各有相通,并非都是相对的。

如何将你认同的思想传播下去,不会失传,但问御史大夫难道舍得不要。

教材,儒家也好,黄老之术也罢,在大汉朝,想要怎么修,怎么用,该是我们修书的人说了算。”

刘徽意有所指。

汲黯?他听出刘徽的言外之意了,所谓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实,不是不可以夹带别的思想的?

不是,诚然好些人打的都是那样的主意,刘徽明指汲黯可以夹带私货,刘彻知道吗?

怎么会不知道,他们就在刘彻跟前聊的!

结果,汲黯抬头看向刘彻,想从刘彻那儿得到反应。

刘彻压根没有别的异样,汲黯没办法看出端倪来,不得不唤一声陛下,希望刘彻给点反应。

“朕同意汲爱卿负责修书事宜。”

刘彻表明态度,要不是他同意,刘徽怎么可能请汲黯出面。

修教材那么大的事,整个天下都在盯着,刘彻一个一心要控制思想,有心要把大汉朝的臣们都控制的人,能不在意?

太学是刘彻要用来培养人才的地方,如何也不能为他人做嫁衣。

尤其在鸣堂那样好的效果衬托下,刘彻更明白教材的重要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