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谁说低成本就是 b级片的(3 / 4)

加入书签

“手法。

即将菲利普的贵族生活与德瑞斯的街头文化通过快剪辑形成强烈反差。

比如,德瑞斯用嘻哈音乐改造菲利普书房的场景仅用22分半钟完成,却通过12个镜头切换展现了两人价值观的碰撞。

这种紧凑的叙事策略使119分钟的体量容纳了过42个关键情节节点。

影片平均镜头31秒,显着低于好莱坞的平均45秒的水平。

但在菲利普与德瑞斯在滑翔伞上的这个最为令人称道的经典段落,却反其道而行耗时8分钟。

其中前5分钟没有任何的台词,仅通过风声、呼吸声和肢体语言传达情感。

这种“留白式“处理让观众在静默中感受角色内心的释放,证明了那句:时长的有效性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情感浓度。

技巧的意义就在于给情感服务。

哪怕李琦看过无数次,依然觉得内心受到触动。

眼圈泛红…

“哗哗哗——!”

“这就结束了?我怎么感觉,刚刚坐下。”

“哇,太棒了!

意犹未尽!

意犹未尽,时间太短了…”

“不会吧,这电影竟然有119分钟?不好搞错了吧?”

119分钟的观影结束,放映厅内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

欣赏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总能让人下意识地产生一种充实的满足感,觉得这段时光没有被虚度。

这种由高质量的视觉与听觉共同营造的沉浸式体验,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和情感共鸣,其层次远高于单纯的感官刺激。

李琦也随着观众一同起身,由衷地鼓掌。

银幕上正在滚动的字幕以及周遭观众们的议论的声音。

印证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影片通过精心设计的“双重视角”

叙事——时而以菲利普受限的轮椅视角观察世界,时而切换到德瑞斯充满生命力的第一人称视角,再配以恰到好处的钢琴配乐,成功地在119分钟内让观众完全代入角色的境遇与情感。

这种强大的沉浸感在前世已经得到过验证,其典型特征就是观众普遍反映“感觉电影时间比实际短”

、“每一分钟都不可或缺”

“啧,艺术水准和商业元素的平衡,又拔高了一截……”

李琦满意地点点头,低声自语。

他戴上口罩,随着散场的人流,悄然离开了影院。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住在酒店的黄建鑫就早早地爬了起来,几乎是一夜未眠。

他将手机充满电,音量调到最大,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然后就像一尊雕塑般,坐在对面的沙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那部沉默的手机,等待着那个决定性的电话。

九点三十分整,手机屏幕骤然亮起,铃声刚刚响了一声,黄建鑫就以近乎抢答的度按下了接听键,将听筒紧紧贴在耳边。

“喂,我是黄建鑫…”

电话那头传来李琦的声音:“老黄,香江地区日票房数据出来了,73o万港币。

北美地区日票房初步统计,98o万美元……”

“咕嘟……”

黄建鑫“咕嘟”

咽了一口唾沫,猛地跳了起来,5o岁的他犹如小伙子,开心激动的不行,这一刻,他似乎触摸到了李琦曾有过的心路历程。

尼玛…老子在好莱坞也有代表作了。

代表作这种东西,没有拥有的人可能不知道,但只要他获得过,就会食髓知味,总也想念他。

那种感觉,不仅仅是名气,如果名气够大,甚至可以吃一辈子。

比如陈恺歌。

比如老谋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