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影视圈地震(2 / 2)
。
而电信运营商部门,则将此举措视为支持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主旋律影片的一项公益活动,免收了正常的通信资费通道费用。
如此盘算下来,版权方和渠道方牺牲了部分直接收益,但却换取了巨大的曝光量和社会美誉度。
谁也不吃亏,只有广大的老百姓则真真切切地获得了实惠
…
“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不忘的初心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
许多用户最初是抱着“反正不要钱,试试看”
的心态下载了这《追寻》
尤其是李琦的粉丝,纷纷在天涯论坛上帖。
“李琦大佬啥时候再个人专辑啊?盼得我花儿都谢了!”
“这《追寻》真心不错,大气!”
“那必须的,也不看看是谁作词作曲的,李琦出手,必属精品!”
…
随着李琦的这两招,《建国大业》的讨论量再上一个台阶。
大街小巷,就连一些老头老太都知道有一部电影《建国大业》再过几个月要上映。
“听说有一百五十多个明星参演?哎呦喂,那得是多大阵仗啊?”
“活了一辈子,从来没听说哪部电影能有这么多角儿!”
“这得去看看…”
他们让儿女、孙子辈的给自己换上彩铃。
等着到时候也看看这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当一部电影被所有人都知道的时候,那就意味着这部片子的票房绝对不会少。
这就是宣。
按照惯例,商业片的观众有百分之三会进电影院。
5ooo万人知道这部电影,有百分之三的人进电影院就是15o万人次。
5亿人知道这部电影,百分之一的人进电影院就是15oo万人次。
每张票价2o,那就是3个亿。
如今,《建国大业》的认知度,凭借其独特的营销组合拳,恐怕已远远不止覆盖5亿人。
甚至可能触及了1o亿量级的国民……其票房潜力,令人无限遐想。
…
若要问当下对《建国大业》关注度最高、讨论最为焦灼的是哪个群体?
答案无疑是华夏影视圈内的同行们。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部影片的票房大爆几乎已是定局。
然而,面对这种“阳谋”
,大多数竞争对手只能徒呼奈何,眼睁睁看着热度被其独占,却想不出任何有效的应对策略,内心充满了无力感和焦虑。
而最最着急的是那批还没有上车的演员…谁都知道李琦的地位,也知道《建国大业》里面有明星大腕15o人,可左等右等,人家《建国大业》剧组压根没有给他们打电话,那岂不是说明,他们“不够格”
?
压根算不上腕?
以至于,整个娱乐圈地震了。
以往这些老神在在的演员明星们一个个疯狂地找关系,给李琦、黄建打电话。
“黄导,求您想想办法,无论如何让我在片子里露个脸,哪怕只有一个镜头,演个冲锋的士兵、站岗的卫兵,或者背景板里的路人甲都行!”
“对,对,对!
片酬什么的根本不是问题,我们愿意零片酬出演!”
“哥,不,爹!
我叫您爹了行不行?就请您帮帮忙,拉妹妹一把,这机会对我太重要了!”
“…”
…
感谢“风起雾渐散”
、“用户名“、“85年老玩家眼花不要喷“、“凉山的炎帝”
的打赏。
拜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