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岛内被掀翻天了(1 / 5)
rli,您刚才提到,您已经通过二级市场交易,累计持有了奈飞过10的股权,这个消息确实吗?”
里德·哈斯廷斯的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审慎,这在2004年的硅谷并不常见。
这时候,科技泡沫破裂的余波尚未完全消散,资本市场对线上租赁与流媒体这类新兴商业模式普遍持观望态度,尤其是像奈飞这样正被传统巨头百事达压得喘不过气的公司。
李琦沉稳地点了点头,神色不见丝毫波澜。
这段时间,他确实通过精心架构在香江的离岸投资主体,利用多个账户分散建仓,悄无声息地吸纳着奈飞在纳斯达克市场上流通的股票。
整个过程谨慎而迅,,避开了大多数市场观察者的耳目。
根据米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监管条例,一旦任何个人或实体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比例达到具有表决权的股份的10或以上,即触披露义务。
收购方必须在20个交易日内向目标公司及sec提交收购表格,详细披露其收购意图、资金来源以及后续计划——是单纯财务投资,还是意在控股或实施并购。
而此刻,李琦不仅越过了这条红线,还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了奈飞位于加州洛斯加托斯的总部办公室里。
窗外是硅谷典型的蔚蓝天空和低矮的建筑群,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焦虑与渴望的气息——那是每一个创业公司在生死存亡之秋所特有的氛围。
里德·哈斯廷斯忍不住再次仔细打量起眼前的这位华夏年轻人。
最初接到收购邀约时,他几乎将其视为一个无稽之谈,甚至可能是某种恶作剧。
毕竟奈飞股价持续低迷,业务增长乏力,面对百事达的强势竞争,公司内外都弥漫着一种悲观情绪。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除非是彻底失去理智的赌徒,否则谁会愿意拿出真金白银来大举收购这样一家公司的股票?
然而,现实是,对方不仅买了,而且已经买入了过10的股份。
在资本市场,行动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
能投入如此巨大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进行股票收购,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无可辩驳的信号:
对方的意图绝非说说而已,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是真心实意地想要入主奈飞,乃至彻底改变这家公司的命运。
“rli,”
里德深吸了一口气,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更平静一些,“我能冒昧地问一句,您究竟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如此大规模地收购奈飞吗?您应该很清楚,我们目前的处境并不乐观,百事达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的主动权,我们的线上业务拓展举步维艰。”
李琦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那是一种越了眼前困境的笃定。
“相比起百事达眼下如日中天的气势,我更看重你们团队所展现出的决心和远见。
而且,我听说了一个很有趣的消息。”
他稍作停顿,观察着里德的表情变化,“百事达内部负责网络业务的那位高管,私下里也买入了你们奈飞的股票。”
“哦?”
这下,里德·哈斯廷斯的脸上真正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这个信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李琦不是无的放矢。
按照他前世所知的商业史轨迹,就在不久之后的两年内。
百事达这家传统巨头将会犯下一个被后世商学院引为经典反面教材的致命错误:在线上租赁业务初具规模之际,却因内部战略摇摆和短视,主动扼杀了这块代表未来趋势的业务。
其间,公司临阵换帅,新任管理层认为网络业务投入大、回报慢,坚决主张回归线下实体租赁的老路。
随后,百事达开始大幅削减网络部门的预算和资源,导致许多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