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你们不体面那我就帮你们体面(2 / 4)

加入书签

诚,“您知道的,我在二十年前就想拍中途岛了!

但那时候,所有人都告诉我,预算太高了,故事太老了……没有人愿意冒险。”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与感伤,“我的叔叔,他曾是一名飞行员,就参加了那场战役。

他在战斗中因为飞机剧烈的机动,肺部受了重伤……那时的医疗条件,没能救回他。”

这段家族往事,是他与中途岛之间最深刻的情感纽带,也是他执着于将这个史诗搬上银幕的内驱力。

他翻阅了数百本历史书籍,研究了无数小时的纪录片和照片,试图无限逼近那个时代的每一个细节。

此刻,他像一个终于得到心仪玩具的孩子,急于向知音展示他的新现。

“我和约翰-福特通过电话了!

他同意我们使用他当年在中途岛现场拍摄的纪录片片段!”

“哪个片段?”

“就是那段——280架日军飞机轰炸中途岛的震撼影像!

福特为了拍它,冒着弹雨冲到屋顶,自己还受了伤!”

艾默里奇激动地比划着,“只是版权费用方面……”

“…”

李琦有些想不起来。

“就是空袭最开始时,遮天蔽日的机群扑向环礁的镜头!

极具历史冲击力!”

李琦终于有了印象,“可以,让他们报价,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同意购买。”

这种历史影像嵌入,对于影片质感也是加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太好了!

我立刻去联系!”

艾默里奇瞬间兴奋得像拿到了圣诞礼物的孩子,几乎是小跑着离开。

李琦却收敛了笑容,招手唤来了早已派驻米国的卓韦。

他低声吩咐,语气凝重:“技术层面,我完全放心艾默里奇,但我只要你盯紧一件事:叙事,绝不能让他偏离剧本的核心结构和重心。”

前世那部《决战中途岛》在北美的票房不佳,在李琦看来,根源在于叙事上的贪婪与迷失。

它试图面面俱到,既想宏观展现米日双方的战略博弈,又想刻画底层士兵的英勇,还想穿插家庭温情线,结果导致结构松散如“流水账”

,情感浓度被稀释。

相比之下,《虎!

虎!

虎!

》的多视角叙事更紧凑,《血战钢锯岭》或《1917》的单一深度视角更具沉浸感。

李琦的剧本做了大刀阔斧的减法:

聚焦核心:镜头牢牢锁定米军飞行员、指挥官、情报破译专家,以及本子将领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等人的决策与挣扎。

删除了所有飞行员与妻子家人告别的冗长俗套戏码——这些缺乏铺垫的“平安归来”

祈愿,在紧张的战争叙事中显得刻意且拖沓。

剔除冗余,虽然理解好莱坞对“政治正确”

的追求,但前世影片中关于美籍日裔情报官及其在国内遭受不公待遇的支线,被果断移除。

这些内容更适合独立成篇,强行插入会模糊《决战中途岛》的核心——那就是战场的残酷与命运的博弈。

所有的情感容量,都被投入到呈现米军与日军在钢铁与火焰中的惨烈搏杀。

李琦的脑海中,浮现出前世某些米国政客在二战纪念日令人错愕的言:

某国防部长曾声称要“牢记米日双方士兵的勇敢精神”

,并称这种精神“在米日盟友关系中永垂不朽”

更有某白宫言人公然宣称:“1945年8月6日,米国和本子共同结束了太平洋地区的异常毁灭性战争。”

甚至某驻华夏大使馆的推文抽象地写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