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情满四合院—你的心声有开关19(2 / 2)
看着她的背影,赵建军笑着摇摇头,他知道,闺女这样他才放心,人善被人欺,有时候横一点,才能护得住自己,护得住自己在意的人。
办公室里,政委看着紧闭的门,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
这赵建军家的丫头,真是个活宝,有她在,赵家的路可真‘宽敞’。
那场闹剧过后,何副团家果然消停了,见了赵家的人总是绕着走,没过一年,何副团就转业回了老家。
日子像院里的老槐树,一年年抽枝长叶,赵建军肩上的星又多了一颗——一半是靠自己多年的军功,一半也沾了夭夭的光。
研究院里夭夭那些出类拔萃的成果,让上级对这个“能生出天才女儿”的团长格外看重,提拔的命令下来时,连赵建军自己都有些意外。
家里的哥哥们也各自有了出息:大哥卫国在部队里摸爬滚打,已经成了最年轻的营长;
二哥卫东在机械厂当上了车间主任,说话办事有模有样;
三哥卫红从乡下回来后踏实肯干,现在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小哥卫民在子弟学校教学,学生们都爱听他讲课。
林秀莲的身体硬朗得很,每天溜溜达达,回来就在院里的自留地忙活,种的黄瓜、西红柿总给邻居们分些。
王春燕也调到了家属院的图书室,每天跟书本打交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温和。
夭夭十八岁这年,国家已经恢复高考几年了,当年她没去凑这个热闹。
这些年,她拿出的研究成果就是实力,还考什么考?改良的枪械让部队换装效率提高三成,轻便的防弹衣成了战士们的“护身符”。
机床推动了精密加工行业的进步……有人算过,她这几年的成果,比好些研究员一辈子的都多。
也是这一年,一个意想不到的人闯进了他们的生活。
那天赵建军去京城军区开会,碰到一位姓赵的老军长,名叫赵振邦。
聊天中知道了对方老家的地名、家里的辈分,越说越投机,对方翻出旧照片一看。
赵振邦竟然是赵建军‘走丢’的父亲,孩子们的亲爷爷!
原来当年赵振邦参军后南征北战,与家里断了联系,以为妻儿都不在了,只能全身心在部队里发光发热。
一直没有再婚,没想到秀莲母子俩没去世,还能让他偶遇到儿子。
和儿子相认后,赵振邦不顾警卫员的阻拦,自己收拾收拾东西,就跟着儿子跑到东北军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