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面具与古籍(1 / 5)

加入书签

    昌平县地底的矿道极低,只能弯腰穿过。

    陆氏托着一盏长明灯,循着三角记号往外走。

    陈迹看到每个十字路口都有圆形、三角、叉三种标记,若不明所以的人下来,似乎活下来的概率只有三成多。

    每经过一个路口,陆氏便会把所有标记全部擦掉。

    她一边走,一边主动对陈迹叮嘱道:“走三山会密道,一定要抹掉记号。不用担心后人用不成,仓神庙里的人已将路线烂熟于心,若是司礼监没有查到仓神庙,过阵子他会再下来重新标记。”

    陈迹低声道:“我没有祁公印信。”

    陆氏语气稀松平常:“那就把守庙人打晕,自己心里挑个标记走,起码活下来的概率还有三成。你若心狠点,可以审讯一下守庙人。实在不行就跪下来求他,有些守庙人心软……为了活着不丢人。”

    陈迹愕然,他忍不住问道:“这密道原本是为谁准备的?”

    陆氏弯腰转过一个岔路口:“人总有落难的时候,台面上的老爷喜欢拿大家性命做棋子,台面下的棋子也得给自己寻活路,偶尔也会相互帮衬。昌平县距离京城最近,所以走过这条路的人很多,有些去了景朝,还有些去了西域、安南、暹罗、爪哇……你往后若有出海的机会便会知道,那里有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陈迹意识到,这宁朝台面上是六部部堂与阁臣,台面下却像眼前的矿道,交错纵横、不为人知。

    而这位凭照,似乎在有意暗示自己,不必留在宁朝。

    即便不想去景朝,去海外也可以。

    陈迹好奇道:“凭照姐……”

    陆氏凝声道:“我的年纪可以做你……长辈了,唤我凭姨。”

    陈迹哦了一声:“凭姨,你去过海外吗?”

    陆氏头也不回道:“没去过,但三山会有人去过。三山会和灯火都想把生意做到外面去,可惜陈家、徐家严防死守,只能把货物运去陆路能走的安南与暹罗。”

    此时,前方出现了一抹亮光,到了,陈迹已能听见永定河的流水声。

    陆氏钻出矿道,陈迹却在矿道口看见一首‘前人’刻下的诗:“陈兵久负凌云志,冤海翻澜噬骨深,待裂玄甲生炉火,雪淬青锋照佞臣。”

    文采平平,却是一首“陈冤待雪”的藏头诗。

    他又看向其他地方,还有数首,想来都是前人留下的。

    陆氏在矿道外冷声道:“不用看了,不过是些失败者无用的诗词罢了,他们希望有人能看到这些诗,看到他们的清白,可就算有人把这些诗摆在御案前,仁寿宫里那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