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5、汴梁四梦(1 / 6)

加入书签

    宁朝教坊司分南北。

    北教坊司在京城,南教坊司在金陵。北教坊司留了一座丹陛大乐堂,养着些优伶唱戏奏曲,算是留了些体面;南教坊司则已彻底沦为官家妓院。

    北教坊司又分北院和南院。北院是丹陛大乐堂,乃礼乐之庭;南院是锦帐回廊,乃风月之所。

    陈迹孤身一人走进北院,门廊前教坊司小吏客客气气道:“敢问这位大人是何官职?”

    陈迹随口回答道:“羽林军百户。”

    小吏拱手道:“大人,咱教坊司有规矩,得是从五品以上穿红袍的文官才能进呢。”

    陈迹从袖子里拿出齐斟悟的请柬递给小吏。

    小吏解开流苏,只展开看了一眼便赶忙躬下身子:“原来是齐大人的客人,您请。”

    他将请柬递还给陈迹,陈迹却没再接,径直朝教坊司里走去。

    陈迹慢慢穿过幽暗的门廊,眼前豁然开朗。红毡铺好的路面向里延伸,屋内烛火高悬,灯火辉煌。

    汉白玉的台基上摆着编钟与磬架,金铜孔雀纹磬后,正有乐工穿着绯色盘领袍演奏太平歌曲,庄重典雅。

    舞台下,一张张八仙桌上摆着瓜果蜜饯,周围坐满了身披绫罗绸缎的官贵男女。

    所谓风月,盛世灯影。

    陈迹也不认识教坊司里的宾客,只能默默地贴着丹陛大乐堂的边缘走。他像是这盛世里的旁观者,安静的穿过浮华与灯影。

    他目光扫过人群,寻找着黄阙的身影。

    就在此时。

    “陈迹贤弟!”虎丘诗社的沈野挥手高喊。

    这一嗓子,使原本人声鼎沸的丹陛大乐堂骤然安静下来,台上的教坊司的乐师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

    所有人目光朝边缘转来,定定的看着陈迹。

    十八九岁的少年,没穿锦绣华服,头发也只拿着一支木簪子束在头顶。

    身姿瘦削,面容只能算是清秀,远远比不得陈屿与李玄那般丰神俊朗,像一柄粗粝的刀。

    “他就是李长歌?”

    “什么李长歌,人家叫陈迹,是府右街陈家的。”

    “就是他辩倒了佛子无斋?看着也不像啊。”

    “胡说八道,能不能辩倒佛子,与穿着打扮有甚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