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章 抬眼望故园云沙遮断来时路(5 / 6)

加入书签

个,里面全是用油纸包着的火药,还贴着“玄夜卫专用”

的封条。

秦飞让人清点,正好五千斤,跟谢渊账册上的记录分毫不差。

秦飞将查到的火药和账册送到周显面前,周显立刻拿着证据去见萧桓。

萧桓正在御书房与刘玄议事,见周显进来,问道:“什么事这么急?”

周显递上证据:“陛下,查到了!

石崇调走的大同卫五千斤火药,藏在京郊顺通车行,车行老板是石崇的表弟王三!

还有宣府卫的两千斤火药,也被石崇的人调走了,藏在别处!”

萧桓看着证据,脸色铁青,猛地一拍御案:“石崇好大的胆子!

竟敢私藏火药,意图不轨!

玄夜卫是朕的眼睛,他竟敢用来谋私!”

刘玄连忙道:“陛下,石崇私藏火药,罪证确凿,当立刻拿下,彻查其党羽,否则一旦他狗急跳墙,后果不堪设想!”

萧桓点头,立刻下旨:“令周显率玄夜卫拿下石崇,打入诏狱,彻查镇刑司;令谢渊恢复太保兼兵部尚书之职,协助周显查案;令于科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回大同卫任职。”

旨意传到谢府时,谢渊正在整理《军器账册》。

老管家拿着旨意跑进来,声音都在抖:“大人!

陛下下旨了!

您复职了!

石崇被抓了!

于科也放了!”

谢渊愣了半晌,才接过旨意,看着上面的字,眼眶忽然湿了。

他走到酒坛前,倒了一杯酒,对着萧栎府的方向举杯:“殿下,咱们做到了。”

酒液入喉,这次终于暖到了心里。

天德二年冬,石崇私藏火药案尘埃落定。

石崇因“私调军器、意图谋反”

被判处斩,镇刑司旧党成员被清查,近百名官员被革职或流放;顺通车行被查封,仓库里的五千斤火药和宣府卫找到的两千斤火药,全部移交工部,用于加固边镇城防;于科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回到大同卫后,立刻整顿军器管理,杜绝私调的情况。

谢渊复职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萧栎府拜访。

两人没谈朝堂事,只喝着宣府陈酿,聊起当年守德胜门的日子。

萧栎笑着说:“当年就知道,谢大人是大吴的脊梁。”

谢渊也笑:“若没有殿下的助力,这脊梁早被压弯了。”

窗外的雪下得轻,庭院里的梅花开了,香气飘进书房,冲淡了连日来的紧张。

萧桓得知两人往来,不仅没猜忌,还特意赏赐了两坛宣府陈酿,说“赏给忠良的酒,该让他们好好喝”

朝堂上,旧党势力被肃清,新政派与中立派齐心协力,江南流民得到安置,边镇防务也渐渐稳固。

谢府的朱门不再虚掩,往来的将校、属官多了起来,庭院里的石榴树也了新芽——大吴的春天,终于来了。

片尾

谢渊主持修订《大吴军器管理制度》,明确“调动百斤以上火药需兵部、工部、玄夜卫三方联名,缺一不可”

,并在边镇设立军器监察官,由御史台直接管辖,彻底杜绝了私调军器的可能。

于科在大同卫政绩突出,被升为宣府卫总兵,继续镇守边疆。

萧栎依旧在府中整理民生记录,关注江南流民安置和宗室封地情况,偶尔入宫向萧桓递些民生建议,却从不多言朝政。

萧桓多次想封他官职,都被他婉拒:“臣只是宗室,能为百姓做点实事,就够了。”

君臣默契,宗室安分,朝堂清明,大吴渐渐走向安稳。

谢渊每次去边镇巡查,都会带些宣府新酿的酒送给萧栎;萧栎也会让仆人送些江南的新茶给谢渊。

两人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