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千石林苔径说无为动故忧(1 / 5)

加入书签

第4集千石林苔径?说无为动故忧

夜雨初歇,晨光如碎金般穿透林隙,斜斜落于千石林的苔径之上。

此苔径非寻常路,乃三百年前京营兵魂化草木时,以自身残灵引女娲补天后遗留的“神苔”

所铺——神苔生自玄冰狱旁的息壤余粒,叶如翡翠,根含灵韵,雨落时能吸润蓄泽,不涝不泥;风过时能凝绿固形,不尘不腐。

人行其上,足尖沾湿的是神苔凝露,耳畔闻的是露滴坠石的清响,似上古神女轻拨玉琴,余音绕石,久久不散。

苔衣漫阶,或浅青如初生嫩芽,或深翠似老松积荫,更有甚者,叶缘泛着极淡的金边——那是京营兵魂的灵力与神苔交融所致,唯有忠魂凝聚处,方有此景。

苍苔覆石,石乃神鳌背甲碎片所化,石面隐现上古符文,苔衣覆其上,如给符文披了层碧纱,晨光斜照时,符文与苔衣相映,泛出细碎的青光,似天地间最温柔的密语。

太上皇手持镇厄新印,印上伏羲八卦纹路温光透指,沿指尖漫向掌心,与体内血脉灵力相融,化作一缕极淡的金芒,悄然护持心神。

青冥子持玄真木藜杖,杖身云纹流转,杖端混沌伴生珠映着苔径翠色,珠内似有细小红光闪烁——那是感知到周遭兵魂余息的反应。

二人沿苔径缓行,林间薄雾未散,如轻纱般缠绕石峰,沾在衣上成露,露滴映着晨光,化作碎金般的光点,随步伐轻轻晃动。

行至苔径中段,青冥子忽停步,藜杖轻点阶前一片神苔。

那神苔受杖端玄珠青芒所触,叶缘金边骤亮,露滴自苔尖滚落,坠于下方忘忧石上——石上上古安神符纹路被露滴浸润,瞬间泛出白光,将露滴折射成七彩虹光,映得周遭苔衣更显碧翠。

“陛下观此苔径,”

青冥子声音温和,却带着上古哲思的厚重,“它顺石而铺,不攀高以争日光,不避洼以躲风雨,雨来则张叶吸润,储灵力于根;晴来则敛叶凝绿,释生机于径。

从无刻意为之,却自成幽趣,护此路三百年无虞。

此便是‘无为’——非卧榻酣眠、袖手旁观,乃顺天地之道,应万物之序,不逆势强求,不妄为冒进。”

太上皇俯身,指尖轻触那片神苔。

苔衣微凉,却带着一丝温润的灵力,顺着指尖缓缓渗入体内,与袖中京营旧符隐隐相和——符上“镇天”

二字泛出极淡的红光,似在回应苔下兵魂的余息。

他默然起身,目望林深处蜿蜒的苔径,那苔径如碧龙般绕石而行,遇石峰则曲,遇清泉则过,从无阻滞。

“先生言‘顺道而安’,然世间事,多有不顺之道者。”

他声音沉缓,目光落在前方一块阻路的巨石上,石上苔衣覆盖,却仍显狰狞,“如石阻溪流,需凿石以通,否则水涝成灾;如草塞荒田,需除草以耕,否则颗粒无收。

此等事,岂容‘无为’?”

青冥子笑而颔,藜杖玄珠忽射出一道青芒,映于巨石旁的溪流之上。

刹那间,溪流中浮出幻境——上古之时,洪水滔天,浊浪裹着戾气,吞噬生灵。

大禹立于高处,手持女娲所赐息壤,却不筑堤拦水,反率民众凿山开渠,引洪水入江河,终息水患。

幻境中,应龙展翅,喷水助大禹开渠,息壤撒处,堤岸自固,洪水顺渠而行,不再为祸。

“陛下观此,”

青冥子指向幻境,“大禹治水,疏而不堵,是顺水流之势,通而不阻,是应天地之序——此仍‘无为’之变,非‘妄为’之强。

若以堤强拦洪水,水势愈猛,终溃堤成灾,是为逆道;若任洪水泛滥,民不聊生,是为废道。”

他收回玄珠,幻境渐散,溪流恢复澄澈,映着苔径翠色。

“陛下三百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